搜索
首页 作者

《送曾阿宜往戍》

几年西戍暂归田,又向澄江买去船。
剑阁山峦雄蔽日,昆明池水阔浮天。
故园此际同明月,蛮域明朝隔瘴烟。
此去须期剿胡虏,丈夫勋业在安边。
作品赏析
这首诗《几年西戍暂归田,又向澄江买去船》是一首描绘诗人从军西戍归来,再次离家前往边疆的诗篇。它通过描绘旅途中的景色、情感和理想,展现了诗人的豪情壮志和对家国的忠诚。 首联“几年西戍暂归田,又向澄江买去船”直接点明诗人西戍边疆的经历和暂时归田后的再次离家。通过“暂归田”和“又”这两个词,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家国的深深眷恋和对边疆的深深热爱。同时,“澄江”这个意象也暗示着诗人的旅程将充满平静和安宁。 颔联“剑阁山峦雄蔽日,昆明池水阔浮天”描绘了旅途中的景色。其中,“剑阁山峦”象征着边疆的雄伟壮丽,“昆明池水”则象征着诗人的故乡。这两句诗将故乡与边疆的景色对比,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对家国的深深眷恋。 颈联“故园此际同明月,蛮域明朝隔瘴烟”表达了诗人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尽管旅途中的景色令人陶醉,但诗人仍然无法抑制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明朝隔瘴烟”暗示着诗人即将面临艰苦的旅程和未知的危险,但同时也展现了他的坚定和勇敢。 尾联“此去须期剿胡虏,丈夫勋业在安边”表达了诗人的理想和抱负。他决心去剿胡虏,为国家的安全和边疆的安宁贡献自己的力量。这体现了诗人对家国的忠诚和对国家安全的责任感。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旅途中的景色、情感和理想,展现了诗人的豪情壮志和对家国的忠诚。它是一首充满情感和理想的诗歌,展现了诗人的勇气和决心。
下一首
《葺圃》
相关诗词
  • 1
    [唐]
    澄水一百步,世名谭子池。
    余诘陵阳叟,此池当因谁。
    父老谓余说,本郡谭叔皮。
    开元末年中,生子字阿宜。
    坠地便能语,九岁多须眉。
    不饮亦不食,未尝言渴饥。
    十五锐行走,快马不能追。
    二十入山林,一去无还期。
    父母忆念深,乡闾为立祠。
    大历元年春,此儿忽来归。
    头冠簪凤凰,身著霞裳衣。
    普遍拯疲俗,丁宁告亲知。
    余为神仙官,下界不可祈。
    恐为妖魅假,不如早平夷。
    此有黄金藏,镇在兹庙基。
    发掘散生聚,可以救贫羸。
    金出继灵泉,湛若清琉璃。
    泓澄表符瑞,水旱无竭时。
    言讫辞
  • 2
    [唐]
    小侄名阿宜,未得三尺长。
    头圆筋骨紧,两眼明且光。
    去年学官人,竹马绕四廊。
    指挥群儿辈,意气何坚刚。
    今年始读书,下口三五行。
    随兄旦夕去,敛手整衣裳。
    去岁冬至日,拜我立我旁。
    祝尔愿尔贵,仍且寿命长。
    今年我江外,今日生一阳。
    忆尔不可见,祝尔倾一觞。
    阳德比君子,初生甚微茫。
    排阴出九地,万物随开张。
    一似小儿学,日就复月将。
    勤勤不自已,二十能文章。
    仕宦至公相,致君作尧汤。
    我家公相家,剑佩尝丁当。

  • 3
    [宋]
    三顾先生得麟笔,付嘱遗经谁第一。
    独将麟髓饭澹翁,项家阿英亦其乙。
    澹翁孤忠贯两仪,阿英卓行彻九扉。
    旌门一日插天半,却把此笔傅阿宜。
    阿宜阿囝续弓冶,卢溪书院声无价。
    不论当家与外人,不日天池看浑化。
本诗词核心关键词
推荐购买
名句 | 成语大全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