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秋月篇》

金商鸣素节,瑶律届先秋。
始见西陵月,婵娟沧海头。
清规临夜满,澄影际天浮。
媚浦沉珠迥,凝波净练收。
常悬鳷鹊署,初照凤凰丘。
碧落宵同映,银潢晓共流。
梁园生绮梦,陈榭感芳忧。
爽浃征人袂,光含思妇楼。
玉台情未已,鸾鉴影空留。
讵惜盈亏屡,仍知晦朔周。
关山随别骑,淇水送行舟。
愿逐余辉去,兰堂奉夕游。
作品赏析
这首诗是典型的中国古诗,其语言优美,富有意境,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情感抒发,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欣赏和对离别的感慨。 首联“金商鸣素节,瑶律届先秋”,交代了时间——秋天的商音和瑶律节气,奠定了整首诗的秋日氛围。 颔联“始见西陵月,婵娟沧海头”,描绘了月出沧海的美丽景象,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欣赏。 颈联“清规临夜满,澄影际天浮”,进一步描绘了月夜的清规、澄影,展现了月光的清澈和浩渺。 接下来,“媚浦沉珠迥,凝波净练收”这两句用典,表现出月光在水中折射的美丽景象,以及月光带来的清新宁静之感。 接下来的几联中,“常悬”到“兰堂奉夕游”是对月光在生活方方面面的描述,无论是文学典故还是离别之情,月光都在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整首诗的韵律优美,对仗工整,用词巧妙,表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离别的感慨。诗人通过对月光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对生活的理解和对人生的思考。 总的来说,这首诗是一首优美的诗歌,通过优美的语言和精妙的情感表达,展示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欣赏和对人生的感悟。
创作背景
**《秋月篇》的创作背景与秋天的景色以及作者的情感有关**。在秋天,月亮显得格外明亮和清冷,给人一种宁静而又带着一丝忧郁的感觉。黄哲在创作这首诗时,可能受到了这样的环境和氛围的启发,通过描绘月色的美好,来表达他内心的情感和思绪。同时,诗歌也可能寓含了对人生、爱情或社会的某种感慨或思考。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建议到古诗文网站获取更详细的信息。
相关诗词
  • 1
    [唐]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 2
    [唐]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 3
    [唐]
    江送巴南水,山横塞北云。
    津亭秋月夜,谁见泣离群。
    乱烟笼碧砌,飞月向南端。
    寂寂离亭掩,江山此夜寒。
本诗词核心关键词
推荐购买
名句 | 成语大全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