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渔家傲·慧眼舒光无不见》

慧眼舒光无不见。
尘中一一藏经卷。
闻说大千摊已遍。
门方便。
法轮尽向毫端转。
月挂烛笼知再见。
西方可履休回盼。
要与老岑同掣电。
酬所愿。
欣逢十二观音面。
作品赏析
这首诗充满了对佛教的虔诚和敬仰,以及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 “慧眼舒光无不见。尘中一一藏经卷。”这两句诗描绘了作者对佛法的深深敬仰,仿佛佛光普照,无论何处,佛法都能显现。尘世间的每一处都藏有佛经,这表达了佛法的无处不在和深远影响。 “闻说大千摊已遍。门方便。法轮尽向毫端转。”这里,“大千”通常用来指代世界,而“摊”则表示遍及、普及的意思。因此,“大千摊已遍”意味着佛法已经普及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而“门方便”可能指的是佛教的开放性和包容性,即佛门向所有人敞开。接下来的“法轮尽向毫端转”则描绘了佛法的传播和影响,仿佛佛法像轮子一样,不断地在微小的细节中转动,深入人心。 “月挂烛笼知再见。西方可履休回盼。”这两句诗描绘了作者对未来的期待和对生活的向往。月挂烛笼,给人一种宁静、祥和的感觉,象征着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而“休回盼”则表达了作者愿意停留在这种美好的生活状态,不再回头观望过去。 最后,“要与老岑同掣电。酬所愿。欣逢十二观音面。”这里,“老岑”可能是作者的友人或同伴,他们一起像闪电一样迅速达成所愿,实现了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欣逢十二观音面”则象征着作者和同伴们将迎来美好的生活,充满了希望和喜悦。 总的来说,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佛教的虔诚敬仰,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以及对与同伴们共同实现愿望的喜悦和期待。
创作背景
《渔家傲·慧眼舒光无不见》是宋朝诗人邹浩的作品。这首词的创作背景与邹浩的个人经历和思想有关。邹浩是一位具有深厚儒学修养的官员,他生活在北宋时期,对佛教也有深入的研究。这首词表现了他对人生的感悟和对未来的向往。 词中提到的“慧眼舒光无不见”表达了邹浩对佛教智慧的理解,认为只有具备慧眼,才能看清世间万物的真相。同时,词中也流露出他对世俗纷扰的厌倦,以及对清静自在生活的向往。 总之,这首词的创作背景与邹浩的个人经历、思想及当时的社会环境密切相关,体现了他对人生、智慧和生活的独特思考。
相关诗词
  • 1
    [宋]
    平岸小桥千嶂抱。
    柔蓝一水萦花草。
    茅屋数间窗窈窕。
    尘不到。
    时时自有春风扫。
    午枕觉来闻语鸟。
    欹眠似听朝鸡早。
    忽忆故人今总老。
    贪梦好。
    茫然忘了邯郸道。
  • 2
    [宋]
    灯火已收正月半。
    山南山北花撩乱。
    闻说洊亭新水漫。
    骑款段。
    穿云入坞寻游伴。
    却拂僧床褰素幔。
    千岩万壑春风暖。
    一弄松声悲急管。
    吹梦断。
    西看窗日犹嫌短。
  • 3
    [宋]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本诗词核心关键词
推荐购买
名句 | 成语大全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