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咄咄》

咄咄复咄咄,小儿成老翁。
幺微各形色,追琢元化工。
不知春风去,又见千绿丛。
主人美客怀,载酒行溪东。
一步一回首,十步尊已空。
灵均与太白,醒醉同所终。
愿见化蠛蠓,生死托壶中。
作品赏析
这首诗是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赞叹,对人生的感慨,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探讨。 首先,诗的开头“咄咄复咄咄,小儿成老翁。”用夸张的手法描绘出自然界的变化无常,小到儿童,大到老翁,都可能被风吹雨打,老去的是人的容颜,而永恒的是春天的生机勃勃。这样的描绘不仅展现了诗人的想象力和对生活的观察力,也充满了对自然之美的赞美。 其次,“幺微各形色,追琢元化工。”这句话是对自然界雕琢自然的赞美,表明自然界的种种变化都是由自然之力完成的,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敬畏之心和对自然的欣赏之情。 接着,“不知春风去,又见千绿丛。”这句诗通过描述春风过去,新的生机又生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赞叹。 此外,“主人美客怀,载酒行溪东。”这句话则表达了诗人与朋友之间的友情和欢聚,展现了人间的美好情感。 最后,“愿见化蠛蠓,生死托壶中。”这句诗表达了作者对生命短暂的感慨,希望自己能够像那些小昆虫一样,被自然化育,生死由自然掌控。这也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敬畏和感激之情。 总的来说,这首诗充满了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对人生的感慨,以及对生命短暂的感慨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它通过描绘自然和人生的种种景象,表达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生命的热爱。
创作背景
《咄咄》是宋朝诗人崔璆的一首诗,创作背景主要有两个方面。首先,这首诗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一些矛盾和纷争,表达了诗人对于时局的不满和愤懑之情。其次,崔璆本人在当时也受到了一些不公正的待遇,这首诗也可以看作是他对于个人境遇的一种抒发和表达。 以上仅是简要分析,如果需要更多信息,可以到古诗文网站查询或请教语文老师。
相关诗词
  • 1
    [清]
    小智徇声荣,达人志江海。
    咄咄张子房,身名大自在。
    信美齐与梁,几人饱胔醢。
    留邑兹岩疆,亮无怀璧罪。
    国仇亦已偿,不退当何待!
    郁郁紫柏山,英风渺千载。
    遗踪今则无,仙者岂无给!
    朅来瞻庙庭,万山雪皠皠。
  • 2
    [宋]
    天盖西倾,地轴东翻,两年以来。
    那关中形势,已归勃勃,江南人马,都是回回。
    咄咄书空,栖栖问路,岁晚山空风雪催。
    如何得,与浑家踏遍,雪顶岩隈。
    谁知有客敲推。
    把世变心烦都说开。
    道严霜不杀,不成葭苇,冱寒惯耐,方是松梅。
    万事过前,一场梦里,分付茅柴三两杯。
    犹痴望,有太平时节,游戏春台。
  • 3
    [宋]
    咄咄汝何人,眼在眉毛下。
    明月相随万里来,何处分真假。
    问著总无言,有口番成哑。
    荆棘林中自在身,即是知音者。
本诗词核心关键词
推荐购买
名句 | 成语大全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