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成都运司园亭十首·月台》

嘉木密交阴,月夕苦荟翳。
高台出林杪,远目望天际。
不厌清露寒,秪恐轻云蔽。
可但少陵翁,能思斫仙桂。
作品赏析
这首诗的主题是描绘自然景色,通过对树木、月光、高台、云雾等元素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清幽之境的向往。 首句“嘉木密交阴”,描绘出一片繁茂的树林,树木之间交错生长,形成浓密的树荫。这里“嘉木”一词,带有赞美之意,表达了对树木生长繁茂的赞赏。“密交阴”则形象地描绘出树木之间的紧密关系,以及它们为大地带来的阴凉。 “月夕苦荟翳”,这里“月夕”指的是月夜,“苦荟翳”则表达了作者对月夜中树林被浓荫遮蔽,无法看到月光的不满。这句诗将月光与树林交织在一起,使读者感受到月光的清冷与树林的阴暗对比,增强了诗的视觉效果。 “高台出林杪,远目望天际”,这两句诗描绘了一座高台从树林中拔地而起,站在高台上,可以看到远方的天际。这句诗将高台与林杪(树木的枝条)相结合,突出了高台的高耸和林杪的茂密,同时也展现了作者登高远望的豪情。 “不厌清露寒,秪恐轻云蔽”,这两句诗表达了作者对清露的喜爱和对云雾遮蔽的不满。清露象征着自然界的纯净和清新,作者对它的喜爱体现了其对自然之美的追求。然而,对于云雾遮蔽的担忧,则体现了作者对清幽之境的保护意识。 最后两句“可但少陵翁,能思斫仙桂”,作者以杜甫(字少陵)为比拟,暗示自己也有像杜甫那样的情怀,希望能像他一样思考如何砍掉那些挡住清露和天际的树木,让自然景色更加清幽美丽。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树木、月光、高台、云雾等自然元素,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清幽之境的向往。同时,诗中也体现了作者对自然之美的保护意识和对清幽之境的追求。这些情感和主题在诗中得到了充分的表达。
创作背景
**《成都运司园亭十首·月台》的创作背景主要与作者杨怡在宋朝时期的仕途经历和对自然景观的热爱有关**。杨怡在宋朝曾担任过户部侍郎的职务,对于国家的运营管理有一定的理解和感悟。他通过对成都运司园亭的月台进行描绘,表达了对于自然和人文景观的赞美之情,同时也借此抒发了自己的心境和情感。 在诗歌中,杨怡运用生动的描绘手法,展示了月台的美丽景色,同时也表达了对自然与人类文明的思考。通过对月台的描写,他展现了自然与人工建筑的和谐共存,以及大自然与人类文明的相互呼应,从而传达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可以查阅相关的书籍和文献了解更多创作背景。
相关诗词
本诗词核心关键词
推荐购买
名句 | 成语大全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