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闻李景隆败绩纪事》

仗钺曾登大将坛,貂裘远赐朔方寒。
出师无律真儿戏,负国全身独汝安。
论将每时悲赵括,攘夷何日见齐桓。
尚方有剑凭谁借,哭向苍天几堕冠。
作品赏析
这首诗以饱含激情的笔触,对那位只知纸上谈兵、无实战之略、临阵畏怯的大将,进行了有力的抨击,揭露了统治者赏识赵括、重用佞人的误国行为。作者大声疾呼,希望皇帝负起国家兴盛的责任,莫再辜负将士们的拳拳之心,并且祈求皇帝能赏识廉颇的才能,而不要听信谣言,让廉颇背上莫须有的罪名。 首联“仗钺曾登大将坛,貂裘远赐朔方寒。”诗人回忆起往事,感慨万千。上句说过去曾拥大钺登坛拜将,执掌国家兵权;下句说皇帝赐给边疆将士貂裘,用以表示严肃军威。这一联叙事,简洁明快,含义深长。作者登上大将坛,掌握兵权,本属正常,而这里却有深意在内。一个“曾”字,说明过去有过如此荣耀,而今已不复存在了。这其中暗示着对朝廷的怨愤。下句写貂裘赐给朔方寒将,也是不寻常事。因边疆将士生活清苦,而貂裘本来就很珍贵,加之赐给朔方寒将,更是意味深长。作者抚今思昔,对朝庭的不满、怨愤之情见于字里行间。 颔联“出师无律真儿戏,负国全身独汝安。”是全诗的警句。这一联谴责的对象是那位只会纸上谈兵、而无实战之略的大将。他认为他这样是轻率出战,毫无军律,简直是把军队当儿戏;他这样轻忘国家、轻忘职责、轻忘士兵而苟且偷生,真是愧对朝廷、愧对国家、愧对人民!这一联谴责意味极浓。诗人用质朴的语言娓娓动听地劝诫这位大将:“你这样做是儿戏般地误国误军害己呀!”大将听后定会深受震动。然而诗人笔锋一转,另是一副腔调:“你身居高位,享尽荣华富贵而置国家安危于不顾,你真的这样安心吗?”这一转折突出了诗人对那位大将的谴责之意:你虽然有幸登上大将坛过着锦衣玉食的生活,但你心中何曾有一丝一毫的忧国忧民?这里运用了反问句式显得有力、有力而又委婉。 颈联“论将每时悲赵括,攘夷何日见齐桓。”这两句承上下。上句悲叹赵括虽有统军之才却无实战之略。赵括是战国时期赵国的名将马服君赵奢的儿子。他年轻时学兵法,谈起兵事来父亲也难不倒他。后来他接替了父亲的职位。但在长平之战中只会纸上谈兵而缺乏实战之略,被秦军大败。“悲”悲在赵括不能临危受命拔掉浪迹的祸根、拯救国家于危难之中;下句抒发了诗人要为国家富强而讨伐外族的雄心。“攘夷”就是攘外。齐桓公借重管仲之力终于成为春秋首霸。诗人用这一历史典故意在说明:朝廷要想振兴国势而有所作为就应该像管仲辅佐齐桓公那样善于发现和重用贤能之士;如果朝廷重用佞人致使忠臣遭到陷害(像赵括那样),那国家还有什么希望呢?这一联既照应了首联又为下联张目。 尾联“尚方有剑凭谁借,哭向苍天几堕冠。”尚方是汉代少府下辖的一个官署,是制作御用衣物的部门,后世因称尚方剑为皇帝御赐的一种利剑,专掌斩杀大臣之罪。“尚方剑”就是皇帝御用的剑。“凭谁借”是说朝廷没有可信赖的贤能之人能为自己说情借剑(即请皇帝把尚方剑借我一用),以便杀身自辩。“哭向苍天几堕冠”是说在绝望的情况下向着苍天连连叩头几欲堕冠。“苍天”是封建社会被压迫者的慰藉语。自己受到不白之冤而无以自辩犹如上天无路呐喊无处一样;唯有向苍天嚎啕大哭表达忧愤之情而已。但值得玩味的是“几堕冠”而不说“即堕冠”说明诗人还没有绝望;只要以后有进见机会申诉辩诬那一定可以洗刷冤枉重获清白的。“何日见齐桓”就是
创作背景
《闻李景隆败绩纪事》的创作背景是明朝建文年间,燕王朱棣发动靖难之役,起兵攻打南京。建文帝派遣大将军李景隆率领大军北伐,然而在郑村坝一战中,李景隆遭遇惨败。这首诗就是黄子澄在听到李景隆败绩后所作,表达了作者对国事的忧虑和对战局的关切。
相关诗词
  • 1
    [明]
    闭门却暑暑不去,阑街振箑号狂奴。
    城头白气勃勃吐,海水汤沸山为垆。
    藤床桃簟多败绩,竹姬染汗先模糊。
    群蝇讠凶讠凶昼作市,对食谁能操匕箸。
    五弦不散虞后风,九阍真折桓公翅。
    谁言汉皇勤远略,东海西头尚高阁。
    安得长风驾远游,醉挟冰壶上寥廓。
  • 2
    [宋]
    平生射虎裴将军,马狞如龙弓百钧。
    手捻白羽旁无人,注虎使虎不敢奔。
    须臾丛薄烂斑出,人马不知俱辟易。
    矢知蓬蒿弓减力,将军得归几败绩。
    徐行爪牙元不露,眈眈垂头若微顾。
    尾翦霜风林叶飞,倏忽山头日光暮。
    包家画出真于菟,我尚不敢编其须。
    昔人作诗矶画图,吁嗟画图今亦无。
  • 3
    [唐]
    不知造化初,此山谁开坼。
    双崖倚天立,万仞从地劈。
    云飞不到顶,鸟去难过壁。
    速驾畏岩倾,单行愁路窄。
    平明地仍黑,停午日暂赤。
    凛凛三伏寒,巉巉五丁迹。
    与时忽开闭,作固或顺逆。
    磅礴跨岷峨,巍蟠限蛮貊。
    星当觜参分,地处西南僻。
    陡觉烟景殊,杳将华夏隔。
    刘氏昔颠覆,公孙曾败绩。
    始知德不修,恃此险何益。
    相公总师旅,远近罢金革。
    杜母来何迟,蜀人应更惜。
    暂回丹青虑,少用开济策。
    二友华省郎,俱为幕中客。
    良筹佐戎律,精理皆硕画。
    高文出诗骚,奥学穷讨赜。
    圣朝无
黄子澄的其他作品
本诗词核心关键词
推荐购买
名句 | 成语大全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