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寄外》

银红衫子半蒙尘,一盏孤灯伴此身。
恰似梨花经雨后,可怜零落旧时春。
作品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女子独自在孤灯下,银红衫子半蒙尘,一盏孤灯伴此身。她就像经过雨后的梨花,虽然美丽但已经凋零,只剩下旧时的春天。 首先,诗人通过银红衫子半蒙尘这一句,描绘了一个女子衣衫褴褛,似乎已经很久没有清洗了。这暗示了她的孤独和寂寞,没有人为她清洗衣物,只有她独自面对生活的艰辛。一盏孤灯伴此身,进一步强调了她的孤独和无助。 接着,诗人将这个女子比喻为雨后的梨花。梨花是美丽而清新的,但经过雨水的冲刷后,它也变得凋零和残败。这里诗人用梨花来形容女子的现状,表明她的美丽和光辉已经消逝,只剩下零落和凄凉。最后两句,诗人再次使用梨花来形容女子的可怜。“旧时春”这个词则表达了诗人对女子的深深同情和怜悯。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简练的词语表达了一个孤独女子的寂寞和落寞。它通过对银红衫子和一盏孤灯的描绘,将一个形象生动的画面呈现在读者眼前。最后用梨花来形容女子,使诗中的情感更加深沉和哀怨。这是一首典型的诗人借物喻人,抒发情感的诗歌,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创作背景
**《寄外》的创作背景主要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是,这首诗是女诗人得知丈夫将要回家时所作,表达了她的喜悦和期待之情。另一种说法是,当时朝廷下诏禁止元祐党人子弟居京,诗人的丈夫因此被迫离京,诗人独自回原籍,这首诗是她回原籍后的某个春天所写,表达了她对远在他乡的丈夫的思念之情。这些都是学者们对《寄外》创作背景的推断,具体创作背景可能还需要参考更多的历史文献和资料。
相关诗词
  • 1
    [清]
    一片长安月,清光两地盈。
    悬知千里客,不尽故乡情。
    窗竹写秋影,村砧捣夜声。
    空闺愁不寐,自语对灯檠。
  • 2
    [宋]
    娇儿渐聪慧,出语解人意。
    促奴须早归,恐爷书又至。
  • 3
    [宋]
    若得共此栖,松菊长携手。
    岸上数株松,何须减五柳。
会稽女郎的其他作品
本诗词核心关键词
推荐购买
名句 | 成语大全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