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水南寺》

徜徉水南寺,青山在指顾。
山中八洞列,天巧于此觑。
谁谓宝方小,方是洞天数。
作品赏析
这首诗的主题是“徜徉水南寺”,诗人通过指顾之间,描绘了青山之下的美丽景色。诗人以景起笔,以山中的八洞为对象,表达了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首句“徜徉水南寺,青山在指顾”,描绘了诗人漫步水南寺,放眼望去,青山连绵不绝的景象。这一句既交代了诗人所处的环境,又为整首诗定下了轻松愉快的基调。 接着,“山中八洞列,天巧于此觑”一句,诗人用“八洞”来形容山中的奇景,表达了对自然之美的惊叹。这里的“天巧”二字,不仅指山中的自然景观,也暗含了自然界鬼斧神工般的创造之力。 “谁谓宝方小,方是洞天数”两句,诗人通过对比“宝方小”和“洞天数”来表达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这里的“宝方”暗指山中的八洞,而“洞天数”则是对这些自然奇观的赞美和惊叹。 整首诗的语言流畅,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同时,诗中也表达了对山水之间的探索和发现的渴望,以及对大自然的神秘和奥妙的敬畏之心。 总的来说,这首诗是一首优美的山水诗,通过对山水之间的描绘和赞美,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和对探索未知的渴望。
创作背景
《水南寺》是宋朝诗人郑汝谐所作的一首诗。对于这首诗的创作背景,目前并没有详细的史料记载。然而,一般来说,诗歌的创作背景往往与诗人的生活经历、社会环境、情感变化等因素有关。因此,要了解《水南寺》的创作背景,可能需要从郑汝谐的生平、时代背景以及诗歌的内容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建议查阅相关的书籍和文献了解更多信息。
相关诗词
  • 1
    [唐]
    白头为郡清秋别,山水南行岂觉赊。
    楚老只应思入境,吴儿从此去移家。
    馆依高岭分樟叶,路出重江见苇花。
    务退唯当吟咏苦,留心曾不在生涯。
  • 2
    [宋]
    水北烟寒雪似梅。
    水南梅闹雪千堆。
    月明南北两瑶台。
    云近恰如天上坐,魂清疑向斗边来。
    梅花多处载春回。
  • 3
    [金]
    水南名品几时栽。
    映池台。
    待谁开。
    应为诗人,著意巧安排。
    调护正须宫样锦,遮丽日,障飞埃。
    晓风吹绽瑞云堆。
    怨春回。
    要诗催。
    醉墨淋漓,随手洒琼瑰。
    归去不妨簪一朵,人也道,看花来。
本诗词核心关键词
推荐购买
名句 | 成语大全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