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华严寺望樊川》

万木叶初红,人家树色中。
疏钟摇雨脚,秋水浸云容。
雪碛回寒雁,村灯促夜舂。
旧山归未得,生计欲何从。
作品赏析
《初冬偶吟》是首非常具有生活气息的诗,作者用形象、贴切的语言描述了深秋初冬时节,树叶变红,秋色已远,天气微凉,暮雨初晴,行走在秋水浸云、霜碛寒云中的旅人。他听见了疏钟摇曳、秋雁南飞的叫声,看见了人家灯火催促夜舂。他怀念旧山家乡而归心不定,表达了漂泊在外的艰辛和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首联“万木叶初红,人家树色中”,作者用“万木叶初红”形象地描绘了树叶变红的初冬景象,给人以深秋时节万物凋零之感。“人家树色中”则把人的视线引向了充满温馨的人家,使整个画面充满了宁静、和谐的秋日暮色。 颔联“疏钟摇雨脚,秋水浸云容”,作者用“疏钟摇雨脚”描绘了秋雨初晴后稀疏的钟声在空气中回荡的景象,给人一种悠扬、恬淡的感觉;“秋水浸云容”则形象地描绘了秋水浸湿天空的景象,画面清旷而幽美。 颈联“雪碛回寒雁,村灯促夜舂”,作者把目光转向了大雁和夜舂上。“回寒雁”传达出一种微凉的气氛,“促夜舂”则表现了农村夜晚的忙碌和热闹。 尾联“旧山归未得,生计欲何从”,作者表达了自己对家乡的思念之情。“旧山归未得”表达了对家乡的深深怀念,但同时也透露出对未来生活的迷茫和不确定。 整首诗语言质朴自然,情感真挚,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和渲染,表达了漂泊在外的艰辛和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同时,诗中也透露出对未来生活的迷茫和不确定,使诗歌具有更深的内涵和思考。
创作背景
《华严寺望樊川》是唐朝诗人子兰的一首佳作。其创作背景与唐代的社会、文化和地理环境密切相关。首先,唐代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文化艺术繁荣,诗歌作为当时的主要表现形式,受到了广泛的重视和推崇。这为诗人提供了良好的创作环境和条件。 其次,子兰身为唐朝诗人,必然受到当时社会思潮和审美观念的影响。他的诗歌多表现自然山水之美,抒发个人情感,具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 此外,《华严寺望樊川》的创作还与具体的地理环境有关。樊川位于长安城南,地势起伏,景色优美。诗人在华严寺眺望樊川,被其美景所感染,于是写下了这首诗歌。 综上所述,《华严寺望樊川》的创作背景包括了唐代的文化艺术繁荣、社会思潮和审美观念的影响以及具体的地理环境等因素。
相关诗词
  • 1
    [宋]
    手持竹节访黄龙,旧穴空遗虎子踪。
    云锁断崖无觅处,半山松竹撼秋风。
  • 2
    [宋]
    旧游曾记此山川,万事回头一梦然。
    蚤岁不知人易老,晚年方信世无禅。
    樵歌牧唱千村暮,莺语花香二月天。
    人境了然描不就,山僧对我更谈玄。
  • 3
    [唐]
    扫榻相逢宿,论诗旧梵宫。
    磬声迎鼓尽,月色过山穷。
    庭簇安禅草,窗飞带火虫。
    一宵何惜别,回首隔秋风。
本诗词核心关键词
推荐购买
名句 | 成语大全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