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捕虎行》

西山春暮繁草木,红白花开映岩谷。
朝来猛虎忽留踪,猎人挟刃争驱逐。
坡平草软筋力健,目光两镜照林麓。
吻牙狐兔何足噬,要向川原饱人肉。
猎夫鼓勇欲生擒,失利宁虞伤手足。
我令壮士八九辈,袒裼而往敢退缩。
持戈踊跃皆直前,不顾爪牙加觝触。
於菟怒斗力已困,白刃纷然刺其腹。
不施陷阱设罗网,须臾俄闻就缚束。
未逾半昼捷书来,抚掌惊嗟大神速。
百夫肩舁向城市,塞巷填街争纵目。
皆云古昔未曾有,不比春山得麋鹿。
斑皮爱护输郡府,肝胆珍奇竞收蓄
作品赏析
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描绘,展现了一个生动的西山春暮的景象,其中包含了许多生机勃勃的草木,红白花开映照在岩谷中,展现了西山春暮的美丽和生机。 诗人以猎人为主角,描绘了他们在清晨驱逐猛虎、捕猎狐兔的过程。诗人用“坡平草软筋力健,目光两镜照林麓”来形容猎人的健壮和敏锐,表达了他们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精神。 接下来,诗人描述了猎人们勇敢地追捕狐兔的过程,他们不顾危险,勇往直前,最终成功捕获猎物。这个过程充满了紧张和刺激,也展现了猎人的智慧和勇气。 最后,诗人描述了猎人们将捕获的猎物献给郡府的过程,他们受到了人们的热烈欢迎和赞扬。这个过程展现了人们对猎人的敬意和感激之情,也表达了诗人对勇敢和智慧的赞美。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描绘和细节描写,展现了一个充满生机和勇气的西山春暮景象,也表达了诗人对勇敢和智慧的赞美。整首诗节奏明快,语言简洁,寓意深刻,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创作背景
《捕虎行》是宋朝诗人汪襄所作的一首诗。这首诗描述了捕虎的场景,老虎对人的威胁以及捕虎人的英勇。其创作背景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 1. 社会环境:在宋代,老虎经常出没,对人们的生活构成了威胁。因此,打虎成为了一种必要的社会活动。这可以看作是《捕虎行》创作的社会背景。 2. 人们对老虎的认知:老虎作为一种凶猛的野生动物,人们对它既有恐惧又有敬畏。这种认知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捕虎行》的创作。 3. 文学传统:在中国古代文学中,有很多描写老虎的作品。这些作品大多表现了老虎的凶猛以及人与虎之间的斗争。这种文学传统也为《捕虎行》的创作提供了灵感。 综上所述,《捕虎行》的创作背景与当时的社会环境、人们对老虎的认知以及文学传统等因素密切相关。
下一首
《句》
相关诗词
  • 1
    [宋]
    山村牧童遭虎噬,血肉俱尽余双髻。
    家人行哭觅遗骨,道路闻之俱掩涕。
    州家督尉宿山中,已淬药箭攒长弓。
    明朝得虎彻槛阱,缫丝捣?歌年丰。
  • 2
    [宋]
    硖中山多甲天下,万嶂千峰通一罅。
    峒民无地习耕稼,射麋捕虎连昼夜。
    女儿薄命天不借,青灯独宿江边舍。
    黎明卖薪勿悲吒,女生岂有终不嫁。
  • 3
    [宋]
    世无壮士力扼虎,群虎食人人莫御。
    上官付之无奈何,悬赏谩令招猎户。
    猎户徒肾逐麕麂,初非法中虎匠比。
    心胆既怯赏又轻,谁肯向前判一死。
    官遣弓兵相助佐,猎户见之气先挫。
    心忧得赏为所分,眼见有虎容渠过。
    弓兵散在村落中,村民鸡犬为一空。
    四足之虎未可捕,两足之人与虎同。
    真虎为患时一出,人虎为患朝连久。
    东乡闻虎在西邻,人虎又向西乡集。
    野外晡时即掩关。
    椎苏不复更登山。
    人虎难避愈真虎,纵为虎食不闻官。
汪襄的其他作品
本诗词核心关键词
推荐购买
名句 | 成语大全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