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送徐守民归浙之常山》

壮游湖海几经年,老气凌云雪满颠。
诗思已成芳草梦,归心又上木兰船。
长亭人折春前柳,驿路梅开雪后天。
万壑千岩旧形胜,酒樽茶灶向谁边。
作品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老年时壮游湖海的回忆。首联“壮游湖海几经年,老气凌云雪满颠。”两句中,作者自道其年轻时曾湖海飘泊,老气横秋,颇有壮游之慨。一个“凌”字,颇显老迈雄姿。这为全诗定下豪迈、乐观的基调。 颔联“诗思已成芳草梦,归心又上木兰船。”两句中,前一句写诗思浩荡,难以追寻;后一句写归心殷切,难以排遣。如此矛盾,却更显得豪迈。 颈联“长亭人折春前柳,驿路梅开雪后天。”两句融情于景,抒发了作者对春天、对家乡的思念以及对旅途生活的厌倦之情。“长亭人折春前柳”,写行人途中所见,作者看到了暮春时节,游子留恋的“春前柳”。古代驿路上长亭短亭多植柳,折柳送别是古风流俗,也成了词里的暗喻。“驿路梅开雪后天”,写诗人自己所在之地,经过了严冬,如今已见出梅花的盛开。这一句寓含了由冬去春来、时序更迁的沧桑感,从眼前的景象又反衬了客居他乡的孤独感。 尾联“万壑千岩旧形胜,酒樽茶灶向谁边。”是作者发出感慨之语。原来所熟悉的万壑千岩的风光早已改变了,那些饮酒赋诗、消磨岁月的陈迹只留下地名和痕迹,在辗转流徙中都不复存在了。那频频光顾此地的小樵夫和煮茶的老客人如今也已不在了。 全诗语言朴素自然,直抒胸臆,感情深沉。诗人将少年之志与暮年之叹、客居之苦与思乡之愁交织在一起,使全诗意境深远而富有感情。
创作背景
《送徐守民归浙之常山》是明代文学家先竹深府所作的一首送别诗。创作背景应该是诗人与友人徐守民在离别之际,为了表达友情和祝福之情而写下了这首诗。先竹深府与徐守民可能是朋友或同僚,徐守民即将回到浙江的常山,诗人便写下了这首送别诗,以表达对他的思念和祝愿。诗歌中可能描绘了离别的场景,抒发了情感,并对友人的归来寄予了美好的期望。
相关诗词
  • 1
    [宋]
    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
    下则为河岳,上则为日星。
    於人曰浩然,沛乎塞苍冥。
    皇路当清夷,含和吐明庭。
    时穷节乃见,一一垂丹青。
    在齐太史简,在晋董狐笔。
    在秦张良椎,在汉苏武节。
    为严将军头,为嵇侍中血。
    为张睢阳齿,为颜常山舌。
    或为辽东帽,清操厉冰雪。
    或为出师表,鬼神泣壮烈。
    或为渡江楫,慷慨吞胡羯。
    或为击贼笏,逆竖头破裂。
    是气所磅礴,凛烈万古存。
    当其贯日月,生死安足论。
  • 2
    [唐]
    仙宗出赵北,相业起山东。
    明德尝为林,嘉谋屡作忠。
    论经白虎殿,献赋甘泉宫。
    与善今何在,苍生望已空。
    宿昔三台践,荣华驷马归。
    印从青琐拜,翰入紫宸挥。
    题剑恩方重,藏舟事已非。
    龙门不可望,感激涕沾衣。
    永叹常山宝,沉埋京兆阡。
    同盟会五月,华表记千年。
    渺漫野中草,微茫空里烟。
    共悲人事绝,唯对杜陵田。
  • 3
    [唐]
    广溪三峡首,旷望兼川陆。
    山路绕羊肠,江城镇鱼腹。
    乔林百丈偃,飞水千寻瀑。
    惊浪回高天,盘涡转深谷。
    汉氏昔云季,中原争逐鹿。
    天下有英雄,襄阳有龙伏。
    常山集军旅,永安兴版筑。
    池台忽已倾,邦家遽沦覆。
    庸才若刘禅,忠佐为心腹。
    设险犹可存,当无贾生哭。
本诗词核心关键词
推荐购买
名句 | 成语大全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