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即事》

宝策欢传万岁声,涂山执玉萃华缨。
独怜太史周南滞,不预尧阶贺太平。
作品赏析
这首诗以华美、热烈的词藻,描述了皇帝的庆典和朝臣的荣耀,同时通过“太史周南滞”的描述,表达了对未能参与朝廷盛典的失意之人的同情和惋惜。下面是对这首诗的详细赏析: 首句“宝策欢传万岁声”,立即把读者带入庆典的热烈气氛中。这里,“宝策”是指皇帝颁布的策书,象征着皇权的尊严和国家的繁荣。“万岁声”是欢呼声,代表着百姓对皇帝的敬仰和爱戴。诗人用“欢传”二字形象地描绘出万岁声的传播方式,仿佛庆典的欢声笑语瞬间传遍了整个国度。 “涂山执玉萃华缨”,诗人以涂山执玉的形象,描绘出朝臣们的荣耀。涂山是传说中夏族的祖先,执玉则象征着朝臣们对皇帝的忠诚和尊崇。而“萃华缨”则形象地描绘了朝臣们的服饰,华丽的丝带在阳光下闪烁着光芒,更显朝臣们的尊贵和威严。 “独怜太史周南滞”,诗人笔锋一转,通过“独怜”表达了对未能参与朝廷盛典的失意之人的同情和惋惜。“太史周南”指代的是那些未能回到朝廷参与庆典的太史们。他们因为各种原因滞留在周南之地,无法与朝臣们一同庆祝,这是他们的遗憾和失落。 “不预尧阶贺太平”,进一步表达了对这些太史们的同情和惋惜。这里,“尧阶”借指朝廷,而“贺太平”则象征着朝廷的繁荣和稳定。诗人用“不预”表达了这些太史未能参与朝廷盛典的遗憾,而“尧阶贺太平”则是对他们未能分享这份荣耀的补充说明。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华美、热烈的词藻,描绘了皇帝的庆典和朝臣们的荣耀,同时也表达了对未能参与庆典的失意之人的同情和惋惜。诗人通过细腻的描绘和生动的比喻,将庆典的热烈气氛和失意者的失落情感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形成了一幅富有情感色彩的画面。
创作背景
**宋朝诗人李洪的《即事》的创作背景是国家的动荡和家庭的变故**。这首诗写于顺治三年(1646年),当时李洪参加了抗清义军。同年,南明的都城南京被清军攻破,鲁王逃亡下海,而李洪的父亲也在战斗中兵败殉国。在这样的背景下,李洪怀着极其悲愤的心情写下了这首诗。
下一首
《句》
相关诗词
本诗词核心关键词
推荐购买
名句 | 成语大全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