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即席》

竹引丝随袅翠楼,满筵惊动玉关秋。
何人借与丹青笔,画取当时八字愁。
作品赏析
这是一首非常优美的诗,它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秋夜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愁绪。 首句“竹引丝随袅翠楼”,描绘了一幅优美的画面,竹林间,丝弦之声随风飘荡,袅袅婷婷地环绕着翠绿楼阁。这里的“竹”和“丝弦”都是秋夜中的常见元素,它们共同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悠远的氛围。而“翠楼”则象征着高雅和美丽,为整个画面增添了几分诗意。 第二句“满筵惊动玉关秋”,诗人笔锋一转,从翠楼扩展到整个筵席,描述了满座宾客都被这秋夜的景色所震撼。这里的“玉关”象征着边塞,暗示着诗人可能身处边疆之地,而秋夜的景色也让人感受到了边塞的寂寥和冷清。 接下来,“何人借与丹青笔,画取当时八字愁”两句,诗人直接表达了自己的情感。他渴望有人能借给他一支画笔,将过去的八字愁绪描绘下来。这里的“愁”可能指的是过去的某种经历或情感,让诗人至今仍难以忘怀。 整首诗以秋夜为背景,通过描绘竹林、丝弦、翠楼等元素,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悠远的氛围,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愁绪。诗中运用了比喻、象征等手法,使意象更加生动形象,同时也增强了诗的感染力。整首诗语言优美,情感真挚,是一首值得品读的佳作。
相关诗词
  • 1
    [清]
    千颗明珠一瓮收,君王到此也低头。
    五岳抱住擎天柱,吸尽黄河水倒流。
  • 2
    [唐]
    歧路不在天,十年行不至。
    一旦公道开,青云在平地。
    枕上数声鼓,衡门已如市。
    白日探得珠,不待骊龙睡。
    匆匆出九衢,僮仆颜色异。
    故衣未及换,尚有去年泪。
    晴阳照花影,落絮浮野翠。
    对酒时忽惊,犹疑梦中事。
    自怜孤飞鸟,得接鸾凤翅。
    永怀共济心,莫起胡越意。
  • 3
    [唐]
    岐路不在天,十年行不至。
    一旦公道开,青云在平地。
    枕上数声鼓,衡门已如市。
    白日探得珠,不待骊龙睡。
    匆匆出九衢,僮仆颜色异。
    故衣未及换,尚有去年泪。
    晴阳照花影,落絮浮野翠。
    对酒时忽惊,犹疑梦中事。
    自怜孤飞鸟,得接鸾凤翅。
    永怀共济心,莫起胡越意。
本诗词核心关键词
推荐购买
名句 | 成语大全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