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送张达道还山》

賸借红尘一日閒,有劳妙语彻幽关。
岂知隐几如南郭,也愧移文向北山。
有意清风怜我在,无心孤月伴君还。
三茅若问今消息,为报逍遥天地间。
作品赏析
这首诗的主题是“逍遥天地间”。 首联“賸借红尘一日閒”,诗人以“红尘”象征纷繁复杂的世界,而“借”字则表达了诗人对这个世界的超脱和淡然。他愿意在一天的时间里暂时放下烦恼,这反映出诗人对生活的态度——不急不躁,不忧不惧。 “有劳妙语彻幽关”,诗人对对方的“妙语”表示感谢,这妙语可能指的是对方的关心、帮助或支持。这一句表达了诗人对人际关系的珍视,以及他对友情的珍爱。 “岂知隐几如南郭,也愧移文向北山”,这两句通过自嘲的方式,表达了诗人的谦逊和自省。他虽然身在红尘,却依然保持内心的清净,不愧对南山。 “有意清风怜我在,无心孤月伴君还”,这一联描绘了诗人独自面对清风明月,表达了诗人的孤独和自我反思。然而,这种孤独并非寂寞,而是自我提升和思考的时刻。 “三茅若问今消息,为报逍遥天地间”,最后,诗人以询问的方式结尾,表达了他对未来的期待和信心。他相信,只要保持内心的逍遥,就能在天地间自由自在地生活。 总的来说,这首诗的主题是在强调“逍遥”的人生哲学。诗人通过对自我内心世界的描绘和反思,传达出一种淡然面对世界、自我提升的价值观。这是一种积极的、向上的生活态度。
创作背景
**《送张达道还山》是宋朝诗人赵璩的一首诗,其创作背景与宋朝的社会环境和诗人的个人经历密切相关**。 首先,从社会背景来看,宋朝是一个文化繁荣但战乱频仍的时代。在这样一个动荡的时代背景下,很多诗人通过诗歌来表达他们对人生、社会、历史的思考和感悟。赵璩作为宋朝的皇室成员,对国家的兴衰和民族的命运有着更为深切的关注。 其次,从个人经历来看,赵璩本人有着丰富的游历和交往经历,与许多文人墨客有过深入的交往。这些经历对他的诗歌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使他的诗歌具有深厚的生活底蕴和丰富的人文关怀。 综上所述,《送张达道还山》的创作背景是宋朝的社会环境和赵璩的个人经历相结合的产物。通过这首诗,赵璩表达了对友人离别的不舍之情,同时也寄寓了自己对人生、社会的思考和感悟。
相关诗词
  • 1
    [宋]
    丙辰岁与张功父会饮张达可之堂,闻屋壁间蟋蟀有声,功父约予同赋,以授歌者。
    功父先成,辞甚美。
    予裴回茉莉花间,仰见秋月,顿起幽思 ,寻亦得此。
    蟋蟀,中都呼为促织,善斗。
    好事者或以三二十万钱致一枚,镂象齿为楼观以贮之。
    庾郎先自吟愁赋。
    凄凄更闻私语。
    露湿铜铺,苔侵石井,都是曾听伊处。
    哀音似诉。
    正思妇无眠,起寻机杼。
    曲曲屏山,夜凉独自甚情绪。
    西窗又吹暗雨。
    为谁频断续,相和砧杵。
    候馆迎秋,离宫吊月,别有伤心无数。
    幽诗漫与。
    笑篱落呼灯,世间儿女。
    写入琴丝,一声声更苦。
    宣政间有士大夫制蟋蟀吟。
  • 2
    [唐]
    梅花已著眼,竹叶况粘唇。
    只此留残岁,那堪忆故人。
    乱罹书不远,衰病日相亲。
    江浦思归意,明朝又一春。
  • 3
    [宋]
    年时萧寺雪初晴,闻道君来眼倍明。
    送别又看秋欲去,论交还感盖初倾。
    帆张须水秋潮涨,路入铅山晚翠横。
    快向端溪从吏隐,归来稳步上蓬瀛。
赵璩的其他作品
本诗词核心关键词
推荐购买
名句 | 成语大全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