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乌台上客紫髯公,共捧天书静境中。 桃朵不辞歌白苎,耶溪暮雨起樵风。 |
| 这首诗的主题是赞美一位在乌台(御史台)为官的紫髯公,通过描绘他捧读天书、净心修行的事迹,表达了对这位公正无私、刚正不阿的官员的敬仰之情。同时,诗中也描绘了美丽的自然景色,如桃花盛开、暮雨中的耶溪等,表现出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美好向往。 首句“乌台上客紫髯公”,直接点明主题,描绘出紫髯公在乌台为官的形象。乌台是御史台的别称,通常指代监察官员,暗示紫髯公是一位公正无私的官员。而“客”字则表达出诗人对紫髯公的敬仰之情,将他视为客人一般对待。 “共捧天书静境中”,描绘出紫髯公捧读天书的场景,表现出他内心的平静和坚定。这里“静境”二字暗示了紫髯公在官场中的淡泊名利、不随波逐流的品质。 “桃朵不辞歌白苎”,描绘出桃花盛开的美丽景象,表现出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美好向往。“不辞”二字表达出桃朵愿意接受白苎的歌颂,象征着自然与人类的和谐相处。 “耶溪暮雨起樵风”,描绘出暮雨中的耶溪景象,表现出诗人的浪漫情怀和对生活的美好期待。“起樵风”三字暗示了人们在风雨中仍然坚持劳作,展现出劳动人民的坚韧和勤劳。 整首诗通过描绘紫髯公的形象和自然景色,表达了诗人对公正无私、刚正不阿的官员的敬仰之情,以及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美好向往。同时,诗中也体现出诗人对生活的哲理思考,即无论身处何种环境,都应该保持内心的平静和坚定,坚持自己的信念和原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