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伏枕四首》

揽镜逡巡每自猜,冠巾频改服重裁。
唯应悴憔人人惜,岂是清虚日日来。
计遍青山谋总幻,观存白骨念先灰。
昔贤致语堪铭坐,薰桂煎膏莽自哀。
¤
作品赏析
这首诗的主题是反思自我、寻求真理。诗人通过审视自己的形象、改变自己的装扮,来探索自己的内心世界。 首联“揽镜逡巡每自猜,冠巾频改服重裁”,描绘了诗人面对镜子时的疑惑和反复改变装扮的情景。这里的“揽镜”和“逡巡”表达了诗人对自己的关注和自我审视,“每自猜”则展示了诗人内心的困惑和不安。而“冠巾频改”则进一步表现了诗人对自己的不断调整和改变,反映了诗人对自我认知的深度探索。 颔联“唯应悴憔人人惜,岂是清虚日日来”,表达了诗人对自己的形象和内心的思考。这里的“唯应悴憔人人惜”表明诗人外表的憔悴可能是他人所怜惜的原因,而“岂是清虚日日来”则表达了诗人对内心清虚的追求和探索,暗示着诗人对真理的追求和探索。 颈联“计遍青山谋总幻,观存白骨念先灰”,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对自我认知的深度思考。这里的“计遍青山谋总幻”暗示了诗人不断寻求真理的过程,而“观存白骨念先灰”则表明诗人已经摒弃了一切幻象,对生死、灵魂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思考。 最后,尾联“昔贤致语堪铭坐,薰桂煎膏莽自哀”,诗人通过对先贤的赞誉和自叹自哀的表达,表现出他对先贤智慧的尊敬和对自己的反思。这表达了他对于人生的领悟和理解,以及对自己前行的坚定信心。 总体来看,这首诗以诗人对自己内心的反思为主题,通过对外在形象的关注、内心的思考和对真理的追求,表现了诗人的精神境界和人格魅力。整首诗情感深沉、思想深刻,充满了哲理和智慧。
创作背景
《伏枕四首》是明代马之骏创作的一组诗。这四首诗的创作背景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 1. 疾病困扰:诗题中的“伏枕”表明作者当时正在病榻上,受到疾病的困扰。因此,这组诗可能是在作者病中感慨良多,以诗歌来表达内心的感受和思考。 2. 社会动荡:明代中期以后,社会动荡不安,政治腐败,民生凋敝。这样的社会背景可能也对作者的心态和创作产生了影响。 3. 个人经历:马之骏一生坎坷,颇多波折。他的个人经历可能也对这组诗的创作产生了影响,使得诗歌中充满了对人生、命运和社会的感慨。 综上所述,《伏枕四首》的创作背景与作者的疾病、社会动荡以及个人经历密切相关,诗歌表达了作者内心的感受和思考。
相关诗词
  • 1
    [唐]
    花开不同赏,花落不同悲。
    欲问相思处,花开花落时。
    揽草结同心,将以遗知音。
    春愁正断绝,春鸟复哀吟。
    风花日将老,佳期犹渺渺。
    不结同心人,空结同心草。
    那堪花满枝,翻作两相思。
    玉箸垂朝镜,春风知不知。
  • 2
    [唐]
    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
    停船暂借问,或恐是同乡。
    家临九江水,来去九江侧。
    同是长干人,自小不相识。
    下渚多风浪,莲舟渐觉稀。
    那能不相待,独自逆潮归。
    三江潮水急,五湖风浪涌。
    由来花性轻,莫畏莲舟重。
  • 3
    [当代]
    住院生涯又一回,前尘处处尽堪哀。
    头皮断送身待老,心脏衰残血不来。
    七载光阴如刹那,半包枯骨莫安排。
    老妻啼笑知何似,眼对门灯彻夜开。
本诗词核心关键词
推荐购买
名句 | 成语大全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