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三泉龙门》

苍山石骨高棱层,缭断谷口如坚城。
何年穴作瓮门入,豁然天地中开明。
门深十太碧铁色,错落鳞甲潜光晶。
溪声泻出骇风雨,岩泉乱滴纷珠璎。
老藤翠木蔚回合,幽花好鸟相逢迎。
异哉人世有此境,顾盼萧爽心骨惊。
想见伏龙擘山出,澒洞水雹轰雷霆。
不然避秦客仙去,中有桃花门不扃。
谷深路窈望不极,有泉可濯田可耕。
何当颛此一丘壑,家在东吴空复情。
作品赏析
这首诗《苍山石骨高棱层》是一首对苍山石的描绘,它以生动的语言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苍山石的独特魅力,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山中奇景的惊叹和向往。 首先,诗人通过描绘苍山石的高大和棱层,将其形象生动地展现出来。诗人用“苍山石骨高棱层”这一句,将苍山石的形象描绘得淋漓尽致,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苍山石的敬畏之情。接着,“缭断谷口如坚城”一句,则将苍山石的雄伟气势进一步展现出来,给人一种坚不可摧的感觉。 接着,诗人笔锋一转,描绘了进入石洞后的景象。“何年穴作瓮门入,豁然天地中开明。”这句诗描绘了石洞的入口,给人一种神秘而幽深的感觉,而进入洞内后豁然开朗,仿佛天地之间都变得开阔起来。这种对比的手法,更加突出了石洞的神秘和壮丽。 在描述石洞内部时,“门深十太碧铁色,错落鳞甲潜光晶。”这句诗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语言,将石洞内部的景象描绘得栩栩如生。诗人用“碧铁色”形容石洞的门,给人一种坚硬而古老的感觉;而“错落鳞甲潜光晶”则形容洞内岩石的形状和光泽,给人一种神秘而美丽的感觉。 在描述石洞内的自然景观时,“溪声泻出骇风雨,岩泉乱滴纷珠璎。”这句诗将石洞内的声音和景象描绘得非常生动,让人仿佛身临其境。诗人用“骇风雨”形容溪声,用“纷珠璎”形容岩泉滴落,给人一种震撼和美丽的感觉。 最后,“异哉人世有此境,顾盼萧爽心骨惊。”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山中奇景的惊叹和向往之情。诗人认为这样的景象是人间奇境,让人顾盼之间感到清爽舒适,令人心旷神怡。这种情感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敬畏和向往之情。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苍山石的描绘,展现了山中奇景的神秘、壮丽和美丽,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敬畏和向往之情。这首诗的语言生动、意象丰富,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相关诗词
  • 1
    [唐]
    左岗青虬盘,右坂白虎踞。
    谁识此中陵,祖龙藏身处。
    别为一天地,下入三泉路。
    珠华翔青鸟,玉影耀白兔。
    山河一易姓,万事随人去。
    白昼盗开陵,玄冬火焚树。
    哀哉送死厚,乃为弃身具。
    死者不复知,回看汉文墓。
  • 2
    [宋]
    至真方域古今传,琳馆兴从汉武年。
    石作双门何突兀,山为九锁自回环。
    仙人隐迹留中路,处士灵坛閟远巅。
    甘洁三泉齐涌地,峥嵘一柱独擎天。
    群峰缭绕更相挹,五洞萦迂暗接连。
    当日高崖曾虎伏,于今深穴有龙眠。
    茂林葱郁曾鸣凤,邃宇清虚每聚仙。
    地貯金丹藏箬下,芝翻白鼠走岩前。
    宫随劫火虽灰矣,境异尘寰尚俨然。
    稍待升平名遂后,便来居此结良缘。
  • 3
    [唐]
    暗发三泉山,穷秋听骚屑。
    北林夜鸣雨,南望晓成雪。
    只咏北风凉,讵知南土热。
    沙溪忽沸渭,石道乍明灭。
    宛若银碛横,复如瑶台结。
    指程赋所恋,遇虞不遑歇。
    重纩濡莫解,悬旌冻犹揭。
    下奔泥栈榰,上觏云梯设。
    搏颊羸马顿,回眸惴人跌。
    憧憧往复还,心注思逾切。
    冉冉年将病,力困衰怠竭。
    天彭信方隅,地势诚斗绝。
    忝曳尚书履,叨兼使臣节。
    京坻有岁饶,亭障无边孽。
    归奏丹墀左,骞能俟来哲。
本诗词核心关键词
推荐购买
名句 | 成语大全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