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密被诛犹不负,文皇顾命更何疑。 岂将当日奔亡后,比得他年富贵时。 |
| 这首诗的题目是《咏史下》,作者在诗中表达了对历史上李密和隋炀帝杨广、唐太宗李世民三人关系的理解与评价。 首句“李密被诛犹不负”,李密是隋末农民大起义的杰出人物,他曾一度追随杨玄感起兵反隋,但最终失败。李密在失败后,归顺了唐朝,但最终还是被诛杀。作者在此句中表达了对李密忠诚的赞扬,同时也暗示了李密命运的悲剧性。 “文皇顾命更何疑”指的是唐太宗李世民在继承皇位后,对李密的评价和态度。李密在隋末起义中表现出色,是唐朝的重要对手,但李世民在继承皇位后,并未对李密采取过度的猜忌和防范,这体现了李世民的英明和开明。 “岂将当日奔亡后,比得他年富贵时”两句,作者借此表达了对历史事件的思考。在隋末动荡的年代,许多人都为了生存而四处奔波,甚至背弃旧主。然而,历史的发展并不以个人的得失为转移,每个人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都有不同的命运。因此,不能简单地以个人的荣辱得失来衡量历史事件的价值。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李密、杨广和李世民三人的故事,表达了对历史事件的思考和对人性的理解。作者通过对李密的赞扬和对李世民的肯定,暗示了历史的发展并不以个人的意志为转移,每个人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都有不同的命运。同时,作者也提醒人们不要简单地以个人的得失来衡量历史事件的价值,而应该从更广阔的历史背景和人性角度来理解历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