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箫杖曲》

桂楫兰舟谁吊古,往寻美竹潇湘浦。
淋漓恨血染秋烟,千载娥皇泪痕苦。
当时得之无所施,爱同海底珊瑚枝。
金刀横截瘦蛟颈,剜作玲珑箫管吹。
骊珠上连星点七,窍窍清圆俱应律。
有时提挈坐花前,葛陂老龙眠在膝。
世人不知何如名,但见鹿斑碎点琅玕青。
掀髯一笑发孤弄,杖头忽作呜呜声一声。
昆冈山石裂,两声梅花尽飞雪。
三声群仙飞佩听,四声吹堕瑶台月。
五声银潢惊倒流,霜凋芦叶风鸣秋。
六声凤叫海日出,吴姬敛黛凝春愁。
七声八声毛发耸,露寒乳穴浮
作品赏析
【注释】:
(箫杖者,黄大痴之珍玩也。杖乃湘竹一枝,皇英泪血斑
俨在,修不逾五尺,窍两节间而吹之,声清刚而奇,渊鱼
皋禽,惊腾应和,非止袅袅余音而已。提之出游,以古锦
囊蒙其首,人谓筇枝在握,不知为箫管也。遇佳山水处,
或当风清月白之夜,囊出弄,闻者有飘飘然仙举之意。
大痴晚游华岳山,不知所终。传于松陵谷祥徐氏,余尝舣
舟垂虹,徐为按旧习《洞仙歌》、《水龙吟》弄词数阕,
因制曲赠之。)
创作背景
《箫杖曲》是明朝诗人谢常所作的一首诗,其创作背景与作者的生平经历和思想感情有关。谢常生逢乱世,历经坎坷,对世事深感厌倦,因此他的诗歌多表现出一种隐逸超脱的情怀。同时,他对自然山水有着深厚的感情,喜欢通过描绘自然景物来表达内心的情感。 《箫杖曲》一诗,通过描写箫声和拐杖,表现了作者内心的苦闷和隐逸之志。箫声悠扬,象征着作者内心的哀叹和诉求;拐杖坚实,则表现了作者坚韧不拔、不屈不挠的精神品质。整首诗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独特感悟和追求。 综上所述,《箫杖曲》的创作背景与谢常的生平经历、思想感情以及对自然山水的热爱密切相关。
相关诗词
  • 1
    [明]
    嶰谷新裁六尺形,半含宫徵半扶行。
    吹时只恐成龙去,策处常疑作凤鸣。
    挂壁影怜秦女瘦,敲门音合舜《韶》清。
    月明拄向仙坛上,同和钧天奏九成。
  • 2
    [元]
    空心劲草琅轩节,瘦如笔枝赤如铁。
    壶公手中曾掷之,黄公石上飞星裂。
    玑天道人双眼青,见之不减九节藤。
    神丁未窥混沌窍,中有万壑铜龙声。
    道人亲凿崆峒玉,九漏玲珑尺度足。
    黑蛇飞来膝上横,道人手中啸鸾鹄。
    自言奇音不敢作,寒星堕地风折岳。
    去年台山解虎斗,今年狼山敲豸角。
    铁崖相见洞庭东,腰间笛佩苍精龙。
    湘江雨脚吹雌风。
    相呼道人木上座,杖陂水拔须眉峰。
  • 3
    [唐]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
本诗词核心关键词
推荐购买
名句 | 成语大全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