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奉和登骊山高顶寓目应制》

名山何壮哉,玄览一徘徊。
御路穿林转,旌门倚石开。
烟霞肘后发,河塞掌中来。
不学蓬壶远,经年犹未回。
作品赏析
这首诗给人一种壮丽、开阔的感觉,充满了对自然景色的赞美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以下是对这首诗的具体赏析: 首联“名山何壮哉,玄览一徘徊”,诗人一开头就赞叹名山的壮丽,用“玄览”一词表达了他深沉的观感和赞叹。这是一种宏观的视角,展现了诗人面对大自然壮观景色的震撼。 颔联“御路穿林转,旌门倚石开”,这里诗人细腻地描绘了山路穿林、旌门倚石的景象,展示了自然的曲折变化和人文景观的奇特。 颈联“烟霞肘后发,河塞掌中来”,这一联进一步将视角拉宽,使得壮丽的自然景色和辽阔的地理景象尽在眼前,像烟霞从肘后发出,河塞在掌中展现。 尾联“不学蓬壶远,经年犹未回”,诗人在这里用蓬壶的典故,表达了人生苦短,应珍惜眼前的美好,而不是追求遥不可及的事物。 总体来说,这首诗以赞美名山景色为引子,通过细腻的描绘和壮丽的想象,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和人生的深深感慨,展现了诗人的博大胸怀和豁达性情。
创作背景
《奉和登骊山高顶寓目应制》是唐朝诗人崔湜的一首诗。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与唐代的骊山登山活动有关。在唐代,皇帝经常会率领群臣登上骊山,欣赏美景并赋诗唱和,成为一种传统的文化活动。 登骊山的活动在宫廷中非常盛行,许多文人墨客都会随行,用诗歌来描绘骊山的美景,表达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崔湜作为唐代文人,也参与了这种活动,并创作了《奉和登骊山高顶寓目应制》这首诗来描绘骊山的美景,抒发自己的情感。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建议到古诗文网站获取更详细的信息。
相关诗词
  • 1
    [元]
    骊山四顾,阿房一炬,当时奢侈今何处?
    只见草萧疏,水萦纡。
    至今遗恨迷烟树。
    列国周齐秦汉楚,赢,都变做了土。
    输,都变做了土。
  • 2
    [元]
    为多情、和天也老,不应情遽如许。
    请君试听双蕖怨,方见此情真处。
    谁点注。
    香潋滟、银塘对抹胭脂露。
    藕丝几缕。
    绊玉骨春心,金沙晓泪,漠漠瑞红吐。
    连理树。
    一样骊山怀古。
    古今朝暮云雨。
    六郎夫妇三生梦,肠断目成眉语。
    须唤取。
    共鸳鸯翡翠、照影长相聚。
    西风不住。
    恨寂寞芳魂,轻烟北渚。
    凉月又南浦。
  • 3
    [清]
    八成无事息兵车,七叶讴吟洽里闾。
    岂谓浮云变苍狗,竟教明月蚀詹诸。
    骊山烽火成焦土,牛耳牲盘捧载书。
    秋草木兰驰道静,白龙微服记为鱼。
本诗词核心关键词
推荐购买
名句 | 成语大全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