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忙古参政造金塔盛舍利》

撒下摩泥六七颗,涌高窣堵十三层。
分明一点钧心现,岂是黄金炼得成。
作品赏析
这首诗的主题是关于佛教的哲理和修行。它描绘了一个修行者的决心和坚韧,以及他对真理的追求。 首先,诗中提到了“撒下摩尼六七颗,涌高窣堵十三层”。这里的“摩尼”和“窣堵”都是佛教中的象征,代表着智慧和觉悟。诗人通过描述这些象征,暗示了修行者通过不断的努力和积累,逐渐接近真理的过程。 其次,“分明一点钧心现”,诗人用“钧心”一词来形容修行者的专注和执着,强调了他对真理的追求和渴望。这一点也暗示了修行者内心的纯净和无私,他愿意放下一切,只为追求真理。 最后,“岂是黄金炼得成”,诗人用黄金来比喻世俗的财富和地位,并指出这些并不能帮助修行者达到真理。这里再次强调了修行者需要的是内心的纯净和专注,而不是外在的物质财富。 总的来说,这首诗表达了修行者对真理的追求和坚韧不拔的精神,同时也揭示了物质财富无法替代的精神价值。诗人通过精炼的意象和生动的语言,将这一哲理传达给了读者,引发了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
相关诗词
  • 1
    [宋]
    金溪有金源,昔我未尝造。
    因逢吴道士,言此山水好。
    金僧来自蜀,所至事幽讨。
    地名适相符,结茅遂栖老。
    一朝入石塔,千载锢其宝。
    白云何漫漫,流水亦浩浩。
    相传石井头,鞋迹犹可考。
    安知斯塔内,岁久骨应槁。
    龛灯长不灭,落叶风自扫。
    山僧具茗酌,言话颇知道。
    请题壁间诗,兹行殊草草。
    所欣得二赵,登览散中抱。
    日午饷田家,壶觞共倾倒。
    素心惬清赏,恨不避喧早。
    偶寻幽侣出,徵逐非所好。
    归途霜月下,谁鼓更渐报。

  • 2
    [元]
    物外高僧,澄澄湛湛真禅刹。
    真禅刹。
    心无察察。
    理趣常搜刷。
    玉性玲珑,处处皆通达。
    皆通达。
    无拘无辖。
    垒起黄金塔。
  • 3
    [宋]
    浮舟大江里三千,归握先陇清淮壖。
    杜门古寺厌岑寂,梦寐清颍如家山。
    汝阴昔谬称刺史,自愧何术苏恫瘝。
    平生为吏甘贱拙,敢作蟊贼伤民田。
    未忧怀砖击之去,乃欲筑室买一廛。
    箪瓢三亩易办耳,寄声父老不汝干。
    长淮清冬龙蜃螫,放舟出郭天宇宽。
    浮梁横前袅可缆,金塔却立俨莫攀。
    髯张幼好此奇服,白璧刻佩鸣玦环。
    抱持微学不忍弃,清明竹林遭削删。
    三年江湖友魑魅,一日宝府观玙璠。
    渐消鄙吝心自喜,追计存没涕亦潸。
    寻山把酒岂易得,客路霰雪衣裘单
本诗词核心关键词
推荐购买
名句 | 成语大全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