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锦江遣兴》

云水微茫爽气浮,锦江如带可怜秋。
萦洄雾縠时迷雁,潋滟霞光不见鸥。
晴雨一川皆好景,烟花三月总牵愁。
风波满地乾坤阔,吟望长安垂白头。
作品赏析
这首七言律诗描绘了秋天的云水迷茫,锦江如带的景象,通过迷雁、不见鸥等意象,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感受。同时,诗人也借助烟雨、风波等自然元素,表现了人生的起伏和乾坤的广阔。最后,诗人在吟望长安中垂白头,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和对岁月的感慨。 首联“云水微茫爽气浮,锦江如带可怜秋。”描绘了秋天的景象,云水迷茫,清爽的气息飘荡在空中,锦江像一条带子一样流淌。“可怜”二字表达了诗人对秋天景色的感受,既有喜爱之意,也有怜惜之情。 颔联“萦洄雾縠时迷雁,潋滟霞光不见鸥。”中,诗人通过迷雁和不见鸥的意象,进一步描绘了秋天的景色。雾气缭绕,像轻纱一样,时常让飞翔的大雁迷失方向;霞光潋滟,却难以看到鸥鸟的身影。这两句诗营造出一种朦胧、神秘的氛围。 颈联“晴雨一川皆好景,烟花三月总牵愁。”则表现了人生的起伏和乾坤的广阔。晴天雨天,锦江都是美丽的景色,而烟花三月的春天却总是让人牵挂、忧虑。诗人通过对比不同季节的景色,表达了人生的无常和变化。 尾联“风波满地乾坤阔,吟望长安垂白头。”中,诗人通过吟望长安,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和对岁月的感慨。风波满地,乾坤广阔,诗人不禁垂白头,感慨万千。 整首诗意境深远,通过对秋天景色的描绘和对人生的思考,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人生和社会的感慨。同时,诗人的语言简练生动,意象丰富,展现了其高超的诗歌才华。
创作背景
《锦江遣兴》是宋朝诗人郭载的一首诗。创作背景与宋朝的历史环境和社会状况密切相关。宋朝是我国历史上一个文化繁荣的时代,但也是一个战乱频仍、政权更迭的时代。在这样的背景下,诗人们常常通过诗歌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和对时局的看法。 具体到《锦江遣兴》这首诗,其创作背景可能与诗人在锦江边的所见所感有关。锦江,又称濯锦江,是四川成都平原上的一条著名河流,自古以来就是文人墨客喜欢描绘的对象。郭载在锦江边,可能感受到了自然景色的美丽,同时也看到了社会现实的种种不合理,于是写下了这首诗,表达自己的感慨和思考。 以上只是根据诗歌题目和作者所处时代背景进行的推测,具体创作背景还需要结合诗歌内容和相关文献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相关诗词
  • 1
    [唐]
    濯锦江边两岸花,春风吹浪正淘沙。
    女郎剪下鸳鸯锦,将向中流定晚霞。
  • 2
    [唐]
    锦江近西烟水绿,新雨山头荔枝熟。
    万里桥边多酒家,游人爱向谁家宿?
  • 3
    [唐]
    东堂虽不捷,西去复何愁。
    蜀马知归路,巴山似旧游。
    星临剑阁动,花落锦江流。
    鼓吹青林下,时闻祭武侯。
郭载的其他作品
本诗词核心关键词
推荐购买
名句 | 成语大全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