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同李长蘅寻闻子将龙井山斋二首》

十里苍苍路,非深亦觉遐。
阴晴澹山气,鸡犬静人家。
阁迥生溪水,坪香过荈花。
红黄光莫艳,群动岂无涯。
作品赏析
【注释】:
(友夏诗,贫也,非寒也;薄也,非瘦也;僻也炁非幽也
;凡也,非近也;昧也,非深也;断也,非掉也;乱也,
非变也。芜词累句,略举一二。如拟《读曲歌》云:“庞
是侬家庞,日啖侬家粥。昔昔不吠欢,侬私今啖肉。”《
夏夜古意》云:“明月皎皎照罗帏,罗花一一影香肌。郎
来谀妾肌生花,取衣覆肌花在衣。”何其淫哇卑贱也。《
隋大业镬歌》云:“镬兮镬兮,不复镬兮。以之飖香,大
损沈水。”何其俚也。《听青羊涧》云:“太始有真意,
钦哉非雨声。”用经义何其缪也。“岁添新事送,月放众
生肥”、“三吴士女俗,万古雨晴天”、“眼光非乱射,
散作万山红”、“万叶一色红易终,我爱黄边绿边红”,
何其鄙而倍也。吴、越、楚、闽沿习成风,如生人戴假面
,如白昼作鬼语。而闽人有蔡复一字敬夫者,宦游楚中,
召友夏致门下,尽弃所学而学焉。其诗云“花心犹怯怯,
莺语乍生生”、“未见胡然梦,其占曰得书”、“以日为
昏旦,其云无古今”、“居之僧尚发,来者客能琴”,其
若逐字安排,钦肃澹静,连章铺比。钟、谭之体,家户传
习,汳人以“饿山吞日憨”为清词,吴士以“花骑蝶过墙
”为丽句,滔滔不返,不至于横流陆沉,不但已也。录诗
及此,庸以别裁末流,垂戒后学,作易者其有忧患乎?世
之君子,亦可以谅我矣。金陵张文寺曰:“伯敬入中郎之
室,而思别出奇,斤斤字句之间,欲阐古人之秘,以其道
易天下,多见其不知量也。友夏别立蹊径,特为雕刻,要
其才情不奇,故失之纤,学问不厚,故失之陋,性灵不贵
,故失之鬼,风雅不遒,故失之鄙,一言以蔽之,总之不
读书之病也。”吴门朱隗曰:“伯敬诗‘桃花少人事’,
诋之者曰:‘李花独当终日忙乎?’友夏诗‘秋声半夜真
’,则甲夜、乙夜秋声尚假乎?”云子本推服钟、谭,而
其言如此。)
创作背景
《同李长蘅寻闻子将龙井山斋二首》是明朝文学家谭元春所作的一组诗。这组诗的创作背景主要涉及谭元春与李长蘅、闻子将等友人在龙井山斋的一次寻访活动。他们可能是在自然风光优美的龙井山地区游览,感受到了山水之美,因此产生了诗歌创作的冲动。 在诗歌中,谭元春描绘了龙井山的景色,表达了与朋友共游的愉悦心情。同时,他也可能借景抒怀,传达了对人生、自然等主题的思考。 总的来说,这组诗的创作背景与谭元春和友人的游览活动密切相关,是他们在感受自然美景时产生的诗歌创作。
相关诗词
  • 1
    [唐]
    其一妾发初覆额,折花门前剧。
    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
    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十四为君妇,羞颜未尝开。
    低头向暗壁,千唤不一回。
    十五始展眉,愿同尘与灰。
    常存抱柱信,岂上望夫台。
    十六君远行,瞿塘滟滪堆。
    五月不可触,猿声天上哀。
    门前迟行迹,一一生绿苔。
    苔深不能扫,落叶秋风早。
    八月胡蝶来,双飞西园草。
    感此伤妾心,坐愁红颜老。
    早晚下三巴,预将书报家。
  • 2
    [唐]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销磨。
    唯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
  • 3
    [唐]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单于北望拂云堆,杀马登坛祭几回。
    汉家天子今神武,不肯和亲归去来。
本诗词核心关键词
推荐购买
名句 | 成语大全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