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读书》

夕阳下山暝,篝灯坐中庭。
缥帙乱几案,寒茫射奎星。
绢绢云边月,移光照疏棂。
恍然若自得,碧水涵圆灵。
善恶何所召,持鉴以照形。
不铸考父鼎,乃勒燕山铭。
呜呼彼何人,苍天正冥冥。
作品赏析
这是一首富有哲理性和深沉感的诗。作者通过描绘夕阳下山,夜晚点燃灯火坐在中庭的场景,引出了对生活的深深思考。 “夕阳下山暝,篝灯坐中庭。”开头两句,作者以夕阳和篝灯为引子,描绘出一幅寂静的夜晚景象,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深沉的氛围。 “缥帙乱几案,寒茫射奎星。”书籍杂乱地摆放在几案上,寒冷的苍茫射向远方的星星。这些描绘出一种冷清而混乱的环境,也反映了诗人的内心状态。 “绢绢云边月,移光照疏棂。”云边的月亮如丝绢般柔和,移动的光线透过稀疏的窗棂照射进来。这两句诗充满了宁静与美感,也展示了诗人对自然的敏锐观察。 “恍然若自得,碧水涵圆灵。”诗人恍然大悟,仿佛找到了内心的自我,而碧水则涵养了圆润的灵性。这里表达了诗人在自然中寻找到了内心的宁静和自我认知。 “善恶何所召,持鉴以照形。”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善恶的思考,认为人们应该持有明镜般的心态,去观照自己的行为。 “不铸考父鼎,乃勒燕山铭。”诗人通过引用历史典故,进一步表达了对于人生的看法和态度。 “呜呼彼何人,苍天正冥冥。”最后两句诗以感叹结束,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和命运的深深感慨。 整首诗意境深远,充满了哲理性和思考性。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象和表达内心感受,展现了对于人生、善恶、自我认知等主题的深入思考。
创作背景
明代的蒋主孝创作的《读书》一诗,其创作背景与诗人的学习经历、对读书的感悟,以及明代的社会文化环境有关。首先,蒋主孝作为一个读书人,他对读书有着深厚的感情和独特的理解,通过诗歌来表达他对读书的热爱,对知识的追求,以及读书带给他的启迪和灵感。其次,明代是我国古代文化繁荣的时期,诗词创作盛行,这也为蒋主孝的《读书》一诗的创作提供了文化背景。 以上仅是简要分析,如果需要更多信息,可以到诗词类网站查询或请教语文老师。
相关诗词
  • 1
    [唐]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 2
    [元]
    叹寒儒,谩读书,读书须索题桥柱。
    题柱虽乘驷马车,乘车谁买《长门赋》?
    且看了长安回去!
  • 3
    [唐]
    南山塞天地,日月石上生。
    高峰夜留景,深谷昼未明。
    山中人自正,路险心亦平。
    长风驱松柏,声拂万壑清。
    到此悔读书,朝朝近浮名。
本诗词核心关键词
推荐购买
名句 | 成语大全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