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和潘良贵题三江亭韵》

使君不受二毛侵,杖屦逍遥得胜寻。
拨遣簿书聊永日,登临山水亦何心。
残梅堕雪垂垂白,弱柳摇春淡淡金。
倚瞩大江供一笑,几多襦袴在讴吟。
作品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公务繁忙的官员,在忙碌之余寻找逍遥自在的场景。首联“使君不受二毛侵,杖屦逍遥得胜寻”,描述了这位官员虽然年纪已大,但仍然精神矍铄,拄着手杖逍遥自在。颔联“拨遣簿书聊永日,登临山水亦何心”,则表现了他忙碌于公务,但也能抽出时间欣赏自然美景,表达了对大自然的向往和热爱。 颈联“残梅堕雪垂垂白,弱柳摇春淡淡金”,以残梅和弱柳为描绘对象,通过形容词“堕雪垂垂白”和“摇春淡淡金”的描绘,形象地表现了冬末春初的景色,同时也表达了季节更替的感慨。尾联“倚瞩大江供一笑,几多襦袴在讴吟”,则以倚着江边长廊,欣赏江景,听着百姓讴歌的场景,表现了这位官员豁达开朗的胸怀和为民谋福的政绩。 整首诗意境开阔,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和人物形象的刻画,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感慨和对自然的向往,同时也呈现了一位有担当、有作为的官员形象。
创作背景
《和潘良贵题三江亭韵》是宋朝诗人王伯庠的诗作,其创作背景与当时的社会环境及诗人的个人经历有关。宋朝时期,文人雅士常常通过诗歌来抒发情感、表达思想,而亭台楼阁则是他们吟咏的重要题材之一。潘良贵原已有诗题于三江亭,王伯庠此诗则为和韵之作。和韵诗的创作,常常要求诗人对原诗进行深入的理解,通过同样的韵脚,表达出自己的情感和思想。因此,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也可以理解为诗人对潘良贵原诗的深入解读和个人的情感表达。具体创作背景,可惜历史没有留下更多的记载。
相关诗词
  • 1
    [宋]
    神襟百虑不容侵,胜概乘閒偶访寻。
    趺坐岂无观水术,临流应有济川心。
    敛将蓬岛溶溶气,散作阳春字字金。
    郢曲调高人寡和,微生何敢缀雄吟。
  • 2
    [宋]
    味道韬光,伴耕钓、城南涧曲。
    吾不羡、炼丹金井,访仙王屋。
    清洁无瑕通隐显,满堂岂肯贪金玉。
    向北窗、高卧水风凉,槐阴绿。
    闲自赏,东篱菊。
    偏喜种,幽居竹。
    信巍然良贵,有荣无辱。
    外物随缘姑泛应,无心仕止常知足。
    喜圣时、协气屡丰年,西畴熟。
  • 3
    [宋]
    望远登高万象侵,元戎端不为花寻。
    未夸驾鹤蓬山路,应壮斩鲸辽海心。
    不艇鲈肥盘脍玉,危栏客醉椀挥金。
    中流击揖雄图远,回笑三闾泽畔吟。
王伯庠的其他作品
本诗词核心关键词
推荐购买
名句 | 成语大全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