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行部迤东轺中杂述二首》

楚楚山下茨,移种托庭隅。
色泽纷跼蔓,绿阴互相逾。
秋虫鸣其根,黄雀欣所居。
势盛易侵轶,兰叶日夜枯。
我行适见之,拔剑芟其芜。
抽棘动伤手,流血忍至肤。
强争造化权,傍人嗤我愚。
东陵有佚盗,西山余饿夫。
独秀靡不摧,百足自相扶。
捷径先启行,贤者犹兢趋。
《下里》多和音,焉为辨笙竽。
空言误人国,黑白同一涂。
萌蘖初甚微,终嗟蔓难图。
¤
作品赏析
这是一首寓言诗,以“楚楚山下茨”的开端,描述了一种蔓草从山下移植到庭院角落,最终茂盛生长,影响到其他植物的生长,引发了一系列事件。诗人通过这一寓言,表达了对于事物发展、人性、社会现象等多方面的深刻思考和见解。 首先,诗人以蔓草为喻,揭示了事物发展的规律。蔓草初生时微不足道,但一旦得到适宜的生长环境,就会迅速繁茂,影响到周围的事物。这一现象既展示了自然界的生机与活力,也暗示了事物发展中的竞争与冲突。 其次,诗人通过“拔剑芟其芜”的行动,表达了对于事物发展的干预与抗争。这一行动既显示了诗人的果敢与坚毅,也反映了他对于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深刻理解。同时,“流血忍至肤”的描绘,也表现了诗人在抗争过程中所付出的代价。 再次,诗人以“东陵有佚盗,西山余饿夫”为喻,展示了社会的不公与矛盾。这一比喻既揭示了社会现象的复杂性,也表达了诗人对于社会问题的关切与思考。 最后,诗人通过“空言误人国,黑白同一涂”的议论,强调了实际行动的重要性。他认为,空谈误国,只有实际行动才能解决问题。这一观点既体现了诗人的实践精神,也彰显了他对于国家和社会发展的远见卓识。 总之,这首诗以寓言的形式,展示了诗人对于自然界、人类社会、事物发展规律等多方面的深刻见解和思考,体现了诗人的智慧和才华。
创作背景
《行部迤东轺中杂述二首》是明代邓渼创作的一组诗。这组诗的创作背景涉及到明代的社会、政治和文化环境,以及邓渼本人的经历和心境。 明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王朝,其政治、经济、文化都具有独特的特点。在明代,文人官员经常需要巡视各地,了解民情风俗,以维护社会稳定。邓渼作为一位明代官员,在巡视东部地区时,创作了《行部迤东轺中杂述二首》。 这组诗描述了邓渼在巡视过程中的所见所闻所感,涉及风土人情、自然景观、历史事件等多个方面。通过对东部地区的描绘,邓渼表达了对自然和人文景观的赞美,同时也表达了对社会现实和历史变迁的思考。 总之,《行部迤东轺中杂述二首》的创作背景涉及到明代的社会、政治和文化环境,以及邓渼本人的经历和心境。通过对这组诗的研究,我们可以深入了解明代的社会风貌和文人官员的思想情感。
相关诗词
  • 1
    [唐]
    其一妾发初覆额,折花门前剧。
    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
    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十四为君妇,羞颜未尝开。
    低头向暗壁,千唤不一回。
    十五始展眉,愿同尘与灰。
    常存抱柱信,岂上望夫台。
    十六君远行,瞿塘滟滪堆。
    五月不可触,猿声天上哀。
    门前迟行迹,一一生绿苔。
    苔深不能扫,落叶秋风早。
    八月胡蝶来,双飞西园草。
    感此伤妾心,坐愁红颜老。
    早晚下三巴,预将书报家。
  • 2
    [唐]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销磨。
    唯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
  • 3
    [唐]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单于北望拂云堆,杀马登坛祭几回。
    汉家天子今神武,不肯和亲归去来。
本诗词核心关键词
推荐购买
名句 | 成语大全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