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送僧归护国志》

雪中问法传宗印,日暮裁诗变楚骚。
香积诸天修净供,蒲茸三殿赐新袍。
夜禅锡驻青鸳刹,晓渡杯陵白露涛。
参罢虚堂惟宴坐,风松露桂海蟾高。
作品赏析
这是一首充满禅意和诗意的诗歌,描绘了僧人在雪中问法、裁诗、修供的场景,展现了佛教文化的神秘和庄重。同时,诗歌也通过细腻的描绘,表现了自然与人文的融合,呈现出一种宁静致远的美感。 首联“雪中问法传宗印,日暮裁诗变楚骚”,通过“雪中问法”和“日暮裁诗”两个场景,表现了僧人在艰苦的环境中追求佛法和诗歌的境界。“传宗印”和“变楚骚”,则表现了佛法传承和诗歌创作的变革,展现了文化传承的厚重和创新。 颔联“香积诸天修净供,蒲茸三殿赐新袍”,通过“香积”和“蒲茸”两个意象,表现了佛教文化的神秘和庄重。同时,“修净供”和“赐新袍”也表现了僧人们虔诚的修行和庄重的仪式。 颈联“夜禅锡驻青鸳刹,晓渡杯陵白露涛”,通过“夜禅”和“晓渡”两个场景,表现了僧人们修行的艰辛和坚韧。同时,“青鸳刹”和“白露涛”也展现了自然与人文的融合,呈现出一种宁静致远的美感。 尾联“参罢虚堂惟宴坐,风松露桂海蟾高”,通过“参罢”和“宴坐”两个场景,表现了僧人们修行的成果和内心的宁静。同时,“风松露桂”和“海蟾高”也营造了清幽肃穆的氛围,令人感受到一种超脱尘世的美感。 整首诗歌意境深远,语言凝练,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意象的运用,展现了佛教文化的神秘和庄重,同时也呈现了自然与人文的融合,呈现出一种宁静致远的美感。
创作背景
《送僧归护国志》是宋朝诗人祖士衡的一首诗。该诗的创作背景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 1. 佛教文化的影响:宋朝是我国佛教文化繁荣的时期,许多诗人与僧侣有深厚的交往。祖士衡本人也可能受到佛教文化的影响,因此对僧侣的生活和修行有着深入的理解和感触。 2. 友人离别:诗题为《送僧归护国志》,显然是祖士衡为了送别一位僧侣朋友归去的作品。离别总是充满感慨,可能因此激发了祖士衡的创作灵感。 3. 个人情感表达:诗歌是表达个人情感的重要方式,祖士衡可能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友人离去的不舍,对佛教修行生活的向往,或者对人生的感悟等。 以上是对《送僧归护国志》创作背景的一些推测,具体的情况可能需要更深入的历史文献研究才能确定。
相关诗词
祖士衡的其他作品
本诗词核心关键词
推荐购买
名句 | 成语大全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