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题临江清远轩壁》

江清疑可濯吾缨,小泊扁舟绕寺行。
对岸丹枫寻不见,雨云遮断古萧城。
作品赏析
这是一首充满诗意和想象力的诗,给人带来一种深沉而迷人的秋景。诗的主题围绕着一条清澈见底的江河,以及江边的小舟、寺庙、丹枫和雨云等元素展开。诗人通过这些元素,描绘出一幅生动而鲜明的秋天画卷。 首句“江清疑可濯吾缨”,这里运用了《楚辞·渔父》的典故,以表达江水的清澈透明。诗人似乎在暗示,这条江河的清澈,足以让他洗涤自己的冠缨,也即洗净心中的烦恼。这种开篇方式,既展示了诗人的文学素养,又形象地描绘出江水的清亮。 “小泊扁舟绕寺行”,这句诗描绘了诗人乘坐小舟,围绕着寺庙游览的场景。一个“泊”字,生动地描绘出小舟静静停泊在江边的景象,而“绕寺行”则表现出诗人对寺庙及其周边环境的细致观察和感受。 “对岸丹枫寻不见”,在这里,诗人以丹枫为对象,表达出对秋天景色的赞美和怀念。然而,“寻不见”却又带有一种寻找而不得的失落感,让人深感秋天的萧瑟和寂寥。 最后一句“雨云遮断古萧城”,通过“雨云”和“古萧城”两个意象,进一步强化了秋天的氛围。雨云遮断了古萧城,使得整个景色更加深沉和神秘,让人感受到秋天的凄美和哀思。 整首诗以秋天的江河景色为背景,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渲染,展现了秋天的韵味和美感。同时,诗人也通过典故和意象的运用,表达了对人生、命运和自然的深思和感慨。
创作背景
《题临江清远轩壁》是宋朝诗人赵汝礩的作品,其创作背景与宋朝的历史环境和社会状况有着密切的联系。宋朝时期,国家繁荣富强,文化昌盛,诗词成为了人们表达情感、抒发怀抱的重要手段。同时,临江地区作为水陆交通的要冲,风景秀丽,也吸引了众多文人墨客前来游览题咏。 具体到赵汝礩的《题临江清远轩壁》,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诗人游览临江清远轩时,被轩中的景色所吸引,即兴题诗于壁。诗人在诗中描绘了轩外的江景,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赞叹和向往之情。同时,也可能借景抒怀,表达了对人生、社会的思考和感悟。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由于历史久远,已经无法确定赵汝礩创作《题临江清远轩壁》的具体背景,如有需要,建议您查阅相关文献。
相关诗词
  • 1
    [清]
    白玉堂前春解舞,东风卷得均匀。
    蜂团蝶阵乱纷纷:几曾随逝水?
    岂必委芳尘?
    万缕千丝终不改,任他随聚随分。
    韶华休笑本无根: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
  • 2
    [唐]
    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阁中帝子今安在?
    槛外长江空自流!
  • 3
    [宋]
    高咏楚词酬午日,天涯节序匆匆。
    榴花不似舞裙红。
    无人知此意,歌罢满帘风。
    万事一身伤老矣,戌葵凝笑墙东。
    酒杯深浅去年同。
    试浇桥下水,今夕到湘中。
本诗词核心关键词
推荐购买
名句 | 成语大全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