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清都观》

天上清都人莫到,山间仙观久荒凉。
惟余旧浴丹砂井,一酌犹令齿颊香。
作品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山间仙观的诗,给人一种宁静而又荒凉的感觉。通过运用丰富生动的意象,诗人成功地描绘出了仙观的宁静、荒凉以及井水的香气,表达了他对自然、清静生活的向往。 首句“天上清都人莫到”,引出了一个超脱尘世的仙境,这个仙境是人间的普通人所不能到达的,这就营造了一种神秘和崇高的气氛。 次句“山间仙观久荒凉”,将视线转向了人间的仙观,这个仙观位于山间,长久以来都无人问津,显得荒凉而寂静。这句诗与前一句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进一步强调了仙观的超脱与孤独。 最后两句“惟余旧浴丹砂井,一酌犹令齿颊香”,则将焦点转向了仙观中的一口丹砂井。虽然仙观已荒,但这口井依然存在,而且井水依然香甜可口。这两句诗通过描绘井水的香气,让人对仙观的生活产生了向往。 整首诗运用的意象生动,语言流畅,通过对仙观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清静、超脱生活的向往。同时,诗人也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过去的回忆和怀念。
创作背景
《清都观》是唐朝诗人王濯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诗歌的创作背景往往与诗人的生活经历、时代背景以及社会环境等密切相关。以下是关于《清都观》创作背景的一些推测: 1. 道教影响:唐朝是道教盛行的时代,清都观是一座道教宫庙,王濯可能在此参观或参与道教活动,受到道教思想的启发,因此创作了这首诗。 2. 自然景观:诗歌中描写了清都观的自然景色,如“松篁森翠微”、“鹤驾凌云烟”等,可能诗人在观赏自然景观时产生了创作灵感。 3. 寻求心灵宁静:诗人在诗中表达了追求心灵宁静、超脱尘世纷扰的思想,可能与当时社会动荡、人心浮躁的背景有关,诗人通过诗歌寻求内心的宁静。 请注意,以上仅为对《清都观》创作背景的一些推测,具体创作背景可能还需结合诗人王濯的生平和时代背景等进行深入研究。
相关诗词
  • 1
    [宋]
    我是清都山水郎。
    天教分付与疏狂。
    曾批给雨支风券,累上流云借月章。
    诗万首,酒千觞。
    几曾著眼看侯王。
    玉楼金阙慵归去,且插梅花醉洛阳。
  • 2
    [南北朝]
    肃景游清都。
    修簪侍兰室。
    累榭疎远风。
    度庭丽朝日。
    穆穆神仪静。
    愔愔道言密。
    一飡击灵表。
    无吝科年历。
  • 3
    [宋]
    试凭阑干春欲暮,桃花点点胭脂。
    故山凝望水云迷。
    数堆苍玉髻,千顷碧琉璃。
    我本清都闲散客,蓬莱未是幽奇。
    明朝归去鹤齐飞。
    三山乘缥缈,海运到天池。
本诗词核心关键词
推荐购买
名句 | 成语大全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