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又留别同院》

忆昔当年富贵时,如今头脑尚依稀。
布袍破后思宫内,锦袴穿时忆御衣。
鹘子背钻高力士,婵娟翻画太真妃。
如今憔悴离南海,恰似当时幸蜀时。
作品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过去富贵生活的回忆,以及现在贫困潦倒的境况。通过对比,展现了人生的无常和世间的沧桑。 首联“忆昔当年富贵时,如今头脑尚依稀”,直接点明了诗人对过去富贵生活的回忆,同时也暗示了现在的生活状况不如意,头脑尚依稀,说明记忆已经模糊不清。 颔联“布袍破后思宫内,锦袴穿时忆御衣”,通过对比破旧的布袍和华丽的锦裤,表现了诗人对过去奢华生活的思念,进一步展现了人生的无常和世间的沧桑。 颈联“鹘子背钻高力士,婵娟翻画太真妃”,通过具体的历史人物和事件,描绘了过去的宫廷生活,进一步加深了诗人对过去回忆的描绘。 尾联“如今憔悴离南海,恰似当时幸蜀时”,通过对当前贫困潦倒的生活状况的描绘,与过去的富贵生活形成鲜明的对比,进一步表现了人生的无常和世间的沧桑。同时,“恰似当时幸蜀时”也暗示了诗人当时的处境与历史上的一些事件有相似之处,增加了诗的深度和内涵。 整首诗通过对比、象征等手法,展现了人生的无常和世间的沧桑,具有一定的哲理性和思考性。同时,诗人的表达也较为含蓄委婉,给人留下深思的空间。
创作背景
《又留别同院》是唐代文人张保胤的诗作。诗歌的创作背景一般与诗人的生活经历、社会环境以及情感状态有关。张保胤生活于唐代,这是一个繁荣且多变的时代。他可能因工作、学习或生活的原因,与同院的友人有了深厚的感情,而因为某种原因,他不得不离开这个地方。离别时,他为了表达自己对友人的不舍和感慨,写下了这首诗。 同时,诗歌中的内容和情感也可能受到了唐代文化、社会风气的影响。要深入了解《又留别同院》的创作背景,还需要对唐代的历史、文化以及张保胤的生平进行更多的研究。 以上内容仅为基于现有信息的推测,如有需要,建议您查阅相关文献或咨询专业人士。
相关诗词
  • 1
    [唐]
    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
    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
    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
    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
    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
    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
    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
    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
    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
    列缺霹雳,丘峦崩摧。
    洞天石扉,訇然中开。
  • 2
    [唐]
    寂寂竟何待,朝朝空自归。
    欲寻芳草去,惜与故人违。
    当路谁相假,知音世所稀。
    只应守寂寞,还掩故园扉。
  • 3
    [唐]
    寂寞过朝昏,沈忧岂易论。
    有时空卜命,无事可酬恩。
    寄食依邻里,成家望子孙。
    风尘知世路,衰贱到君门。
    醉里因多感,愁中欲强言。
    花林逢废井,战地识荒园。
    怅别临晴野,悲春上古原。
    鸟归山外树,人过水边村。
    潘岳方称老,嵇康本厌喧。
    谁堪将落羽,回首仰飞翻。
张保胤的其他作品
本诗词核心关键词
推荐购买
名句 | 成语大全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