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采菱图》

苕溪秋高水初落,菱花已老菱生角。
红裙绿髻谁家人,小艇如梭不停泊。
三三两两共采菱,纤纤十指寒如冰。
不怕指寒并刺损,只恐归家无斗升。
湖州人家风俗美,男解耕田女丝枲。
采菱郎是采桑人,又与家中助生理。
落日青山敛暮烟,湖波十里镜中天。
清歌一曲循归路,不似耶溪唱采莲。
作品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秋天苕溪采菱场景的诗。诗歌以苕溪的秋景为背景,以采菱人为主线,展现了丰富而生动的画面。 首句“苕溪秋高水初落,菱花已老菱生角。”描绘了秋天的苕溪,水位初落,菱花已经老去,菱角开始生长的景象。这个描绘既交代了季节和地点,也引出了主题——采菱。 接着,“红裙绿髻谁家人,小艇如梭不停泊。”诗人用鲜明的色彩描绘出采菱人的形象,红裙绿髻,小艇如梭,生动而活泼。 “三三两两共采菱,纤纤十指寒如冰。” 这里诗人进一步细化了采菱的场景,采菱人们三三两两地一起工作,他们的手指因为寒冷而如冰一样冷。 “不怕指寒并刺损,只恐归家无斗升。” 这两句揭示了采菱人们的坚韧和辛勤,他们并不怕手指的寒冷和损伤,只怕回家后没有足够的食物。 “湖州人家风俗美,男解耕田女丝枲。” 这里诗人赞扬了湖州人家的美好风俗,男人会耕田,女人会织丝。 “采菱郎是采桑人,又与家中助生理。” 这两句诗描绘了采菱人也是采桑人,他们在家中帮助生计。 “落日青山敛暮烟,湖波十里镜中天。” 这是诗人对苕溪暮色的描绘,落日、青山、湖波如画,十里湖面如镜,充满了诗意。 “清歌一曲循归路,不似耶溪唱采莲。” 最后诗人以清歌一曲,回归的路途,与耶溪唱采莲的场景形成对比,结束了全诗。 整首诗以生动的描绘和深情的感慨,展现了苕溪秋天采菱的场景,以及采菱人们的辛勤和坚韧。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深深敬意和对生活的热爱之情溢于言表。
创作背景
杜琼的《采菱图》创作背景与当时的社会环境和杜琼个人的生活经历有关。明代初期,社会经过战乱之后逐渐恢复稳定,经济也得到了发展,这使得人们的生活逐渐富裕起来,对于文化艺术的需求也逐渐增加。杜琼作为一位画家,深受时代的影响,对于社会生活的观察也十分敏锐。 此外,杜琼个人对于自然风景和人物生活也有着深厚的感情和独特的见解,这促使他创作了《采菱图》这样的作品。他通过描绘采菱人的生活场景和自然风景,表达了对于自然和生活的热爱之情,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一些风貌和人们的生活状态。 综上所述,杜琼的《采菱图》创作背景与当时的社会环境和杜琼个人的生活经历密切相关,体现了画家对于自然和生活的深刻感悟和独特见解。
相关诗词
  • 1
    [宋]
    采菱辛苦废犁锄,血指流丹鬼质枯。
    无力买田聊种水,近来湖面亦收租!
  • 2
    [清]
    十里湖光载酒游,青帘低映白苹洲。
    西风听彻采菱讴。
    沙岸有时双袖拥,画船何处一竿收。
    归来无语晚妆楼。
  • 3
    [宋]
    插脚红尘已是颠。
    更求平地上青天。
    新来有个生涯别,买断烟波不用钱。
    沽酒市,采菱船。
    醉听风雨拥蓑眠。
    三山老子真堪笑,见事迟来四十年。
本诗词核心关键词
推荐购买
名句 | 成语大全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