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水调歌头·危台枕城堞》

危台枕城堞,今昔几人游。
绕城碧水一带,茂苑与长渊。
寂寂弹琴风外,苒苒采香径畔,横截古溪头。
极目暮云合,宋玉正悲秋。


岘山碑,帝子阁,庾公楼。
当时风物,如今烟水只供愁。
处处山明水秀,岁岁春花秋月,何必美南州。
故国未归去,萍梗叹漂流。
作品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古城风光并抒发怀旧之情的诗。诗人以丰富的想象力和深沉的情感,描绘了城市的景色,并表达了对过去时光的怀念。 开头“危台枕城堞,今昔几人游”,诗人站在高高的城墙上,俯瞰城市,思考着过去与现在。这是一个引发读者共鸣的场景,让人对诗人的内心世界充满好奇。 接着,“绕城碧水一带,茂苑与长渊”,诗人用简洁的语言描绘了城市的美景,碧水环绕,茂盛的花园和深邃的湖泊点缀其中。这些景象鲜明生动,使读者仿佛置身其中。 “寂寂弹琴风外,苒苒采香径畔,横截古溪头”,这些细致入微的描绘,让人感受到古城的静谧和神秘。在风中弹琴,沿着采香的小径漫步,横过古老的溪流,这些画面充满了诗意。 “极目暮云合,宋玉正悲秋”,诗人借用宋玉悲秋的典故,表达自己对秋天和暮色的感慨。 下阕“岘山碑,帝子阁,庾公楼”,诗人列举了一些古城的名胜,这些历史遗迹引发了他对过去的回忆。 “当时风物,如今烟水只供愁”,过去的繁华已经消逝,现在只剩下烟水让人感到忧郁。这种对比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处处山明水秀,岁岁春花秋月,何必美南州”,诗人认为古城处处都是美景,每年都有春花秋月,不必非要去追求南方的美景。这里表达了诗人对古城的深厚感情。 最后,“故国未归去,萍梗叹漂流”,诗人感叹自己像浮萍一样漂流在外,无法回到故乡。这种无奈和哀愁,使整首诗的情感达到高潮。 整首诗以古城风光为背景,抒发了诗人的怀旧之情。诗中的意象生动鲜明,情感真挚深沉,是一首具有很高艺术价值的诗歌。
创作背景
《水调歌头·危台枕城堞》是宋代诗人赵善括创作的一首词。这首词描绘了登高远眺的景色,并借景抒发了诗人的忧国之情。关于这首词的创作背景,史料中并没有详细的记载。但是,我们可以从词中所描绘的景象和表达的情感,结合赵善括的生活时代,进行一些推测。 赵善括生活在南宋时期,当时国家面临着外敌入侵、内政不稳的困境。因此,赵善括在登高远眺时,可能看到了国家的衰败和民众的苦难,从而产生了忧国之情。这也可能是他创作这首词的初衷。 以上内容仅为网络推测,具体创作背景需要参考相关的文献和历史资料。
相关诗词
  • 1
    [宋]
    屋下半流水,屋上几青山。
    当心千顷明镜,入座玉光寒。
    云起南峰未雨,云敛北峰初霁,健笔写青天。
    俯瞰古城堞,不碍小阑干。
    绣鞍马,软红路,乍回班。
    层梯影转亭午,信手展缃编。
    残照游船收尽,新月画帘才卷,人在翠壶间。
    天际笛声起,尘世夜漫漫。
  • 2
    [明]
    画角传春春意喧,菜盘争巧出高门。
    无多冻雪留城堞,那有东风下禁垣。
    江阁潇疏鸿雁杳,野塘历乱鹭鸥繁。
    风光入眼颇生兴,策马寻花到远村。
  • 3
    [宋]
    唐山山下双溪上,城堞参差图不成。
    已许开帘见山色,何妨欹枕听溪声。
    疏泉尚想前贤意,美俗犹存太古情。
    试向丹楼望原野,青青菖叶正催耕。
本诗词核心关键词
推荐购买
名句 | 成语大全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