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东封山下宴群臣》

万里扈封峦,群公遇此欢。
幔城连夜静,霜仗满空寒。
辇路宵烟合,旌门晓月残。
明朝陪圣主,山下礼圆坛。
作品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场庄严而神圣的封山仪式,通过生动的描绘,展现了宏大的场面和肃穆的气氛。以下是对这首诗的具体赏析: 首联“万里扈封峦,群公遇此欢”,开篇即点明主题,描写了一场盛大的封山仪式。诗人以“万里”二字,形象地表现了封山的范围之广,场面之大。而“群公遇此欢”则表达了参与仪式的公卿大臣们的喜悦之情,同时也为整首诗奠定了庄重的基调。 颔联“幔城连夜静,霜仗满空寒”,以细致入微的笔触描绘了封山仪式的夜景。诗人用“幔城”形容城堡的庄严,用“连夜静”表现夜的寂静,营造出一种肃穆的氛围。而“霜仗满空寒”则进一步加强了这种庄重的感觉,同时也展现了秋天的寒冷气氛。 颈联“辇路宵烟合,旌门晓月残”,通过对烟雾和月色的描绘,进一步渲染了封山仪式的神秘和庄重。“辇路宵烟合”描绘了夜晚烟雾弥漫的辇路,而“旌门晓月残”则形容了破晓时分的旌门和残月,两者相互映衬,形成了一幅美妙的画面。 尾联“明朝陪圣主,山下礼圆坛”,作为整首诗的结尾,既总结了全诗的内容,又点明了诗人的态度。诗人表示明天将陪同圣主参加封山仪式,表现了他的忠诚和敬仰之情。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描绘和细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封山仪式的庄重和神圣,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圣主的敬仰和对国家的忠诚。
创作背景
《东封山下宴群臣》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与唐代的政治、文化和社会活动密切相关。下面我们将从几个方面来探讨这首诗的创作背景: 1. 政治背景:唐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盛世,国家强大、文化繁荣。在这样的背景下,皇帝经常会举行各种宴会,以庆祝国家的繁荣和团结。东封山下的宴会就是其中之一,旨在为群臣提供一个交流、娱乐的场所,增进君臣之间的关系。 2. 文化背景:唐朝是中国古代文学和艺术的鼎盛时期,诗歌作为当时的重要文学形式,被广泛运用于各种场合。宴会上的诗歌创作成为一种流行的娱乐方式,许多文人雅士通过诗歌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3. 社会背景:东封山下的宴会是一种社会活动,体现了唐朝社会的繁荣和稳定。这样的活动也有助于加强社会各个阶层之间的联系和交流。 综上所述,《东封山下宴群臣》这首诗的创作背景涉及到唐朝的政治、文化和社会背景。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一窥唐朝盛世的繁荣景象和文人雅士的风采。
相关诗词
  • 1
    [先秦]
    请成相。
    世之殃。
    愚暗愚暗堕贤良。
    人主无贤。
    如瞽无相何伥伥。
    请布基。
    慎圣人。
    愚而自专事不治。
    主忌苟胜。
    群臣莫谏必逢灾。
    论臣过。
    反其施。
    尊主安国尚贤义。
    拒谏饰非。
    愚而上同国必祸。
    曷谓罢。
    国多私。
    比周还主党与施。
    远贤。
    近谗。
    忠臣蔽塞主势移。
    曷谓贤。
    明君臣。
    上能尊主爱下民。
    主诚听之。
    天下为一四海宾。
    主之孽。
    谗人达。
    贤能遁逃国乃蹷。
    愚以重愚。
    暗以重暗成为桀。
    世之灾。
    妬贤能。
    飞廉知政任恶来。
  • 2
    [宋]
    堂上谋臣帷幄,边头猛将干戈。
    天时地利与人和。
    燕可伐与曰可。
    此日楼台鼎鼐,他时剑履山河。
    都人齐和大风歌。
    管领群臣来贺。
  • 3
    [唐]
    五月符天数,五音调夏钧。
    旧来传五日,无事不称神。
    穴枕通灵气,长丝续命人。
    四时花竞巧,九子粽争新。
    方殿临华节,圆宫宴雅臣。
    进对一言重,遒文六义陈。
    股肱良足咏,凤化可还淳。
本诗词核心关键词
推荐购买
名句 | 成语大全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