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答僧慧文》

一念周沙界,日用万般通。
湛然常寂灭,常展自家风。
作品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一种深刻的哲学思考和内心的宁静。首句“一念周沙界”,意味着一念之间,心思能够穿越广阔的沙界,展现了人心的广大与无边。这个念并非简单的念头,而是一种深刻的觉悟和洞见。 “日用万般通”描述了日常生活中,无论遇到何种事情,都能融通无碍,坦然面对。这体现了对生活的深刻理解,无论世事如何变换,内心都能保持平静。 “湛然常寂灭”表达了内心的清明宁静,如同清澈的湖水,寂静而深邃。这里的寂灭并非消极的灭绝,而是指内心的宁静和超脱。 “常展自家风”则展示了诗人自己独特的风格和个性,无论在任何环境下,都能展现出自己的风采。 整首诗流露出一种超脱、宁静、深邃的心境,同时也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独特风格。
创作背景
《答僧慧文》是宋朝诗僧释晓荣所作的一首诗。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主要与佛教思想、僧侣间的交流以及自然景物的描绘有关。在佛教文化背景下,僧侣们常常通过诗歌进行思想交流、传达佛理。释晓荣在这首诗中,通过与僧慧文的对话,表达了对佛法、自然与人生的感悟。 同时,这首诗也可能受到了当时社会文化、自然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宋朝时期,佛教在中国已经历了长时间的发展,诗歌作为当时文化的重要载体,也被广泛应用于佛教思想的传播与阐释。 综上所述,《答僧慧文》的创作背景涉及到佛教文化、僧侣交流以及社会文化等多个方面。
相关诗词
  • 1
    [宋]
    风泉隔西屋,独夜寒自生。
    开窗失山色,白云压前楹。
    累尽得潇洒,去住俱不惊。
    鼻息答僧钟,霜露人残更。
  • 2
    [宋]
    如何是佛烂冬瓜,咬著冰霜透齿牙。
    根蒂虽然无窖子,一年一度一开花。
  • 3
    [唐]
    观君法苑思冲虚,使我真乘刃有馀。
    若使龙光时可待,应怜僧肇论成初。
    五车外典知谁敌,九趣多才恐不如。
    萧寺讲轩横淡荡,帝乡云树正扶疏。
    几生曾得闍瑜意,今日堪将贝叶书。
    一振微言冠千古,何人执卷问吾庐。
释晓荣的其他作品
本诗词核心关键词
推荐购买
名句 | 成语大全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