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北使长城》

秦世筑长城,长城无极已。
暴兵四十万,兴工九千里。
死人如乱麻,白骨相撑委。
殚弊未云悟,穷毒岂知止。
胡尘未北灭,楚兵遽东起。
六国复嚣嚣,两龙斗觺觺。
卯金竟握谶,反璧俄沦祀。
仁义寝邦国,狙暴行终始。
一旦咸阳宫,翻为汉朝市。
作品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秦朝筑建长城的历史事件,通过生动而悲壮的语言,展现了那个时代人们的苦难和英勇。以下是对这首诗的具体赏析: 首句“秦世筑长城,长城无极已”直接引入了秦朝筑建长城的历史事件。诗人借助长城的无尽延伸,展现了秦朝的强大和威猛,同时也反映了工程的浩大和艰巨。 接下来的“暴兵四十万,兴工九千里”进一步描绘了工程的庞大规模。四十万的兵力,九千里的工地,这些数字直观地展现了长城建设的艰辛和付出。 “死人如乱麻,白骨相撑委”两句,诗人以生动的语言描绘了建设过程中士兵和劳工的大量死亡,展现了历史的残酷一面。 “殚弊未云悟,穷毒岂知止”两句,诗人对秦朝的残忍行为进行了谴责,表达了对历史悲剧的深深痛感。 然后,诗人以“胡尘未北灭,楚兵遽东起”描述了秦朝内外交困的局面,进一步揭示了秦朝暴政导致的国家动荡。 “六国复嚣嚣,两龙斗觺觺”两句,诗人以象征手法表现了六国复起、秦朝衰落的历史变迁,形象生动。 “卯金竟握谶,反璧俄沦祀”两句,诗人借用了历史典故,表达了秦朝迅速灭亡的悲哀。 最后两句“仁义寝邦国,狙暴行终始。一旦咸阳宫,翻为汉朝市”总结了全诗的主题。诗人痛惜秦朝的败亡,以其为鉴,呼吁仁义治国,否定了暴政。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秦朝筑建长城的历史事件的描绘,展现了历史的残酷和悲壮,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仁义治国的深深向往。
创作背景
《北使长城》是唐朝诗人王无竞的一首诗,描述了他在出使北方时,看到长城的雄伟壮丽景色后的感受。具体的创作背景可能涉及到王无竞的出使经历以及对历史、地理等方面的思考。 唐朝时期,长城作为防御北方游牧民族的重要军事设施,已经有很长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意义。王无竞作为唐朝的使者,在出使北方的过程中,亲眼看到了长城的雄伟景色,可能深受震撼,因此创作了这首诗。 此外,唐朝是一个文化繁荣的时代,诗人们常常通过诗歌来表达他们对自然、历史、人生等的感悟和思考。《北使长城》也可能是在这样的文化背景下创作的,表达了王无竞对长城历史地位和文化意义的独特理解。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如有需要,建议查阅相关文献。
相关诗词
  • 1
    [现代]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
    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妆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
    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 2
    [现代]
    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
    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
    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
    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
  • 3
    [唐]
    饮马渡秋水,水寒风似刀。
    平沙日未没,黯黯见临洮。
    昔日长城战,咸言意气高。
    黄尘足今古,白骨乱蓬蒿。
本诗词核心关键词
推荐购买
名句 | 成语大全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