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送天柱冯先生》

闲驰风驭恣飘飘,因失仙班几度朝。
紫阁旧怜秦树老,赤城新别海山遥。
飞凫又说春经岳,叱橘曾令夜探潮。
不是桃源不归去,故人多半在烟霄。
作品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仙人飘飘欲仙,自由自在的形象,表达了诗人对逍遥自在生活的向往。同时,诗中也蕴含了对旧日时光的怀念和对别离之情的抒发。 首联“闲驰风驭恣飘飘,因失仙班几度朝。”描绘了仙人风驰电掣、自由自在的形象,展现了仙人逍遥自在的生活状态。同时也暗示了仙人因为沉迷于这种自由自在的生活,而失去了参加仙班的机会,表达了诗人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颔联“紫阁旧怜秦树老,赤城新别海山遥。”中,诗人通过“紫阁”、“秦树”等意象,回忆了过去的时光和场景,表达了诗人对过去时光的怀念之情。同时,“赤城”、“海山”等意象,也暗示了诗人的离别之情。 颈联“飞凫又说春经岳,叱橘曾令夜探潮。”中,诗人运用“飞凫”、“叱橘”等神话传说中的意象,进一步描绘了仙人的形象和生活状态,增强了诗歌的浪漫主义色彩。 尾联“不是桃源不归去,故人多半在烟霄。”表达了诗人对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对现实生活中的不满和厌倦。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对仙人形象的描绘和自由生活的向往,表达了诗人对逍遥自在生活的追求和对现实生活的反思。
创作背景
《送天柱冯先生》是宋朝诗人李绚的诗作。为了准确理解该诗的创作背景,首先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 **诗人李绚的生平**:李绚是宋朝的文人,他的生平经历、思想观念、文学风格等都会影响他的创作。 2. **标题与内容**:标题中的“送天柱冯先生”表明这是一首送别诗,内容是关于与天柱山的冯先生告别。 3. **时代背景**:宋朝的文学、政治、社会背景都可能对诗人的创作产生影响。 综合这些因素,可以推测《送天柱冯先生》的创作背景可能是:李绚与冯先生在天柱山相识或有交往,后因某种原因需要分别,诗人便创作了此诗来表达离别之情,同时也可能抒发了对自然或人生的感慨。 如果需要更深入、确切的创作背景,可能需要查阅与这首诗相关的文献或研究资料。
相关诗词
  • 1
    [唐]
    五岳祭秩皆三公,四方环镇嵩当中。
    火维地荒足妖怪,天假神柄专其雄。
    喷云泄雾藏半腹,虽有绝顶谁能穷?
    我来正逢秋雨节,阴气晦昧无清风。
    潜心默祷若有应,岂非正直能感通!
    须臾静扫众峰出,仰见突兀撑青空。
    紫盖连延接天柱,石廪腾掷堆祝融。
    森然魄动下马拜,松柏一径趋灵宫。
    粉墙丹柱动光彩,鬼物图画填青红。
    升阶伛偻荐脯酒,欲以菲薄明其衷。
    庙令老人识神意,睢盱侦伺能鞠躬。
    手持杯珓导我掷,云此最吉余
  • 2
    [清]
    千颗明珠一瓮收,君王到此也低头。
    五岳抱住擎天柱,吸尽黄河水倒流。
  • 3
    [明]
    无风眼界白云悠,红雨心波漾尽头。
    纷簌簌然丛脞弃,脏兮兮地秽淫流。
    栋梁本色擎天柱,蝥贼原形钓欲钩。
    铲却筌蹄窥远奥,拈花莞尔有何愁。
本诗词核心关键词
推荐购买
名句 | 成语大全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