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青溪龙女洞》

欲买青溪溪上田,绝怜龙女住寒泉。
须知成佛文殊后,莫更投书柳毅前。
岭外猕猴闲出定,洞中蝙蝠解安禅。
茅庵结得经行久,应向人间作水仙。
作品赏析
这是一首充满诗意和哲理的诗。诗人以青溪龙女和文殊菩萨成佛的故事为背景,表达了对人生、修行和自然的思考。 首联“欲买青溪溪上田,绝怜龙女住寒泉。”展现了诗人对青溪田园生活的向往,同时引出了龙女住在寒泉的故事。这里,诗人借龙女的形象,表达了对清净、寂静生活的向往。 颔联“须知成佛文殊后,莫更投书柳毅前。”以文殊菩萨成佛的故事为比喻,告诫人们要修得正果,必须经历艰苦的修行,不能轻易放弃。同时,柳毅前投书的故事则表达了诗人对世俗纷扰的摒弃。 颈联“岭外猕猴闲出定,洞中蝙蝠解安禅。”进一步通过自然生物的形象,表达了修行的意境。猕猴和蝙蝠分别代表了定力和禅悟,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万物的敬畏和欣赏。 尾联“茅庵结得经行久,应向人间作水仙。”则表达了诗人长期修行后,应向人间传播佛法,成为引导人们走向清净之路的“水仙”。 整首诗意境深远,通过对自然和修行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思考和追求。同时,诗人借用典故和比喻,使诗歌更具哲理性和发性。
创作背景
《青溪龙女洞》是明代文学家雷思霈创作的一首诗。诗歌的创作背景往往与诗人的生活经历、社会环境以及个人情感等因素有关。对于雷思霈的《青溪龙女洞》,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推测其创作背景: 1. 地理位置:青溪龙女洞可能是一个自然景观或名胜古迹,位于雷思霈生活或游览过的地方。诗人可能被该地的自然美景或人文历史所吸引,产生了创作的灵感。 2. 民间传说:诗歌标题中的“龙女”可能暗示了与龙女有关的民间传说或神话故事。这些故事可能为诗人提供了创作的素材和灵感。 3. 个人情感:雷思霈可能在游览青溪龙女洞时,产生了某种特定的情感或感悟。这些情感或感悟可能在诗歌中得到了表达和体现。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推测,《青溪龙女洞》是雷思霈在游览青溪龙女洞时,受到该地自然美景、人文历史以及个人情感的激发而创作的诗歌。
相关诗词
  • 1
    [唐]
    吾爱鬼谷子。
    青溪无垢氛。
    囊括经世道。
    遗身在白云。
    七雄方龙斗。
    天下久无君。
    浮荣不足贵。
    遵养晦时文。
    舒可弥宇宙。
    卷之不盈分。
    岂徒山木寿。
    空与麋鹿群。
  • 2
    [唐]
    江南年少十八九,乘舟欲渡青溪口。
    青溪口边一老翁,鬓眉皓白已衰朽。
    自言家代仕梁陈,垂朱拖紫三十人。
    两朝出将复入相,五世叠鼓乘朱轮。
    父兄三叶皆尚主,子女四代为妃嫔。
    南山赐田接御苑,北宫甲第连紫宸。
    直言荣华未休歇,不觉山崩海将竭。
    兵戈乱入建康城,烟火连烧未央阙。
    衣冠士子陷锋刃,良将名臣尽埋没。
    山川改易失市朝,衢路纵横填白骨。
    老人此时尚少年,脱身走得投海边。
  • 3
    [清]
    来船桅竿高,去船橹声好。
    上水厌滩多,下水惜滩少。
本诗词核心关键词
推荐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