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题严因崇报禅寺》

寻幽访古到岩前,仰视云霞接梵天。
六代兴王那复在,千身化佛尚依然。
老松俗作苍龙去,怪石常如猛虎眠。
已觉尘劳变清净,何当筑室向危巅。
作品赏析
这是一首充满哲理意味的山水诗,诗人通过寻幽访古的行程,描绘了自然与历史的交融,以及人对尘世纷扰的超越。 首句“寻幽访古到岩前”,直接点明了诗人的行动和目的,即通过寻找幽静和访问古迹,达到心灵净化的目的。这表现了诗人对自然和历史的热爱,以及对人生真谛的探索。 次句“仰视云霞接梵天”,描绘了岩石高耸入云,与天空相接的景象。这里的“梵天”既指佛教中的天界,也象征着高远、清净的境界。 第三、四句“六代兴王那复在,千身化佛尚依然”,通过历史的变迁与佛教的永恒对比,展现了世间的无常与宗教的永恒。 第五、六句“老松俗作苍龙去,怪石常如猛虎眠”,以生动的比喻描绘了岩石上的老松和怪石,进一步强调了大自然的壮观和奇妙。 最后两句“已觉尘劳变清净,何当筑室向危巅”,表达了诗人通过寻访自然和历史,已经感觉到尘世纷扰变为清净,因此产生了在危险的山巅筑室修行的念头。这既表现了诗人对尘世生活的超越,也体现了他对精神修行的向往。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寻幽访古为主线,通过对自然景色和历史遗迹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历史和自然的深刻思考和感悟。诗歌语言生动、意境深远,充满了哲理意味。
创作背景
《题严因崇报禅寺》是宋朝诗人赵师龙的作品。创作背景可能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1. 禅宗文化的影响:宋朝是禅宗文化盛行的时代,许多文人雅士与禅师们交往密切,禅宗思想也渗透到他们的文学创作中。赵师龙作为当时的文人,很可能受到禅宗思想的影响,因此在游览禅寺时,有感而发,创作了这首诗。 2. 对自然与人文景观的赞叹:诗人在游览崇报禅寺时,可能被寺庙美丽的自然和人文景观所震撼,产生了强烈的创作欲望。 3. 对佛教哲理的领悟:诗人在参观禅寺的过程中,可能对佛教的哲理产生了更深的理解和领悟,于是通过诗歌来表达自己的感悟。 综上所述,《题严因崇报禅寺》的创作背景可能涉及到禅宗文化的影响、对自然与人文景观的赞叹以及对佛教哲理的领悟等方面。
相关诗词
  • 1
    [宋]
    来谒支提古道场,几年袍锦韵犹香。
    芙蓉梦里僧趺坐,檐蔔林中佛放光。
    禅语了参一宿觉,尘缘顿悟半生忙。
    若分座下龙王水,免使春田待插秧。
  • 2
    [宋]
    百役红尘吏,过门一解鞍。
    频来无事干,孤坐有山看。
    留月不掩户,招风长倚栏。
    马嘶催去路,吾道尚盘桓。
  • 3
    [宋]
    旧锡千峰里,空门壮大观。
    雨馀双屐冷,风杪一灯寒。
    蜗篆团真偈,龙沙绝野干。
    婆娑参佛果,登眺已忘餐。
赵师龙的其他作品
本诗词核心关键词
推荐购买
名句 | 成语大全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