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寻幽访古到岩前,仰视云霞接梵天。 六代兴王那复在,千身化佛尚依然。 老松俗作苍龙去,怪石常如猛虎眠。 已觉尘劳变清净,何当筑室向危巅。 |
| 这是一首充满哲理意味的山水诗,诗人通过寻幽访古的行程,描绘了自然与历史的交融,以及人对尘世纷扰的超越。 首句“寻幽访古到岩前”,直接点明了诗人的行动和目的,即通过寻找幽静和访问古迹,达到心灵净化的目的。这表现了诗人对自然和历史的热爱,以及对人生真谛的探索。 次句“仰视云霞接梵天”,描绘了岩石高耸入云,与天空相接的景象。这里的“梵天”既指佛教中的天界,也象征着高远、清净的境界。 第三、四句“六代兴王那复在,千身化佛尚依然”,通过历史的变迁与佛教的永恒对比,展现了世间的无常与宗教的永恒。 第五、六句“老松俗作苍龙去,怪石常如猛虎眠”,以生动的比喻描绘了岩石上的老松和怪石,进一步强调了大自然的壮观和奇妙。 最后两句“已觉尘劳变清净,何当筑室向危巅”,表达了诗人通过寻访自然和历史,已经感觉到尘世纷扰变为清净,因此产生了在危险的山巅筑室修行的念头。这既表现了诗人对尘世生活的超越,也体现了他对精神修行的向往。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寻幽访古为主线,通过对自然景色和历史遗迹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历史和自然的深刻思考和感悟。诗歌语言生动、意境深远,充满了哲理意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