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题傅岩叟悠然阁三章章八句》

悠然君之见,不与凡见同。
正似东篱下,山忽在眼中。
谁昔夜登阁,歌罢饮亦终。
恍若有真契,可知不可穷。
作品赏析
这是一首非常有趣和深刻的诗,它描绘了一种超然物外,悠然自得的心境。让我们逐句进行赏析: 首句“悠然君之见,不与凡见同”展现了一种超脱寻常,独特审视世界的态度。诗人的朋友(或诗人自己)有着与众不同的视角和见解,他看待世界的方式并不是普通人那样。 “正似东篱下,山忽在眼中”这两句诗给人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就像站在东篱之下,突然整座山景映入眼帘。这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对世界的洞察,他能够在一瞬间看到事物的全貌。 “谁昔夜登阁,歌罢饮亦终”这两句诗带有一种历史和故事感,让人想到过去有人在夜晚登上楼阁,歌唱饮酒。这种情境给人一种生活繁华落尽,只剩下宁静和深思的感觉。 最后的“恍若有真契,可知不可穷”表达了一种深深的感悟,仿佛诗人找到了某种真实的契合,但又觉得这种契合深不可测,无法完全理解。 整首诗流露出一种超脱世俗,深入思考生命的情感。诗人的观察和感悟独特而深刻,让人在阅读过程中也能获得一种悠然自得的体验。
创作背景
《题傅岩叟悠然阁三章章八句》是宋朝诗人陈文蔚的一首诗。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 1. 社会环境:宋朝是一个文化繁荣的时代,诗词作为当时的主要文化表现形式,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推崇。同时,宋朝也是一个相对富裕和安宁的时代,这为诗人提供了较为优越的创作环境。 2. 个人经历:陈文蔚作为一个诗人,对于生活有着敏锐的观察和独特的感悟。他可能通过观察自然、体验生活,产生了对悠然自得生活的向往,从而创作了这首诗。 3. 交往与人际:陈文蔚与傅岩叟可能有一定的交往或者是对其人格、生活态度有所了解,因此借题发挥,通过诗歌表达了对傅岩叟悠然自得生活态度的赞美。 总的来说,这首诗的创作背景是陈文蔚在特定的社会环境和个人经历下,通过对傅岩叟悠然阁的描绘,表达了对悠然自得生活的向往和赞美。
上一首
《句》
下一首
《送人》
相关诗词
  • 1
    [宋]
    四载分蜀阃,万里下吴樯。
    老怀易感,厌听催别笛横羌。
    自愧谋非经远,更笑才非任剧,安得召公棠。
    有志但碌碌,无绩可章章。
    汉嘉守,明似月,洁如霜。
    邦人鼓舞,爱戴惟恐趣归忙。
    况是水曹宗派,仍得苏州句法,燕寝书凝香。
    且趁东风去,步武近明光。
  • 2
    [宋]
    悠然阁这名,名从见中起。
    长哦好仁诗,高山勤仰止。
    意与口俱到,掘井真得不。
    嗟哉世间人,穿鉴求义理。
  • 3
    [唐]
    曲江萧条秋气高,菱荷枯折随风涛,游子空嗟垂二毛。
    白石素沙亦相荡,哀鸿独叫求其曹。
    即事非今亦非古,长歌激越梢林莽,比屋豪华固难数。
    吾人甘作心似灰,弟侄何伤泪如雨。
    自断此生休问天,杜曲幸有桑麻田,故将移住南山边。
    短衣匹马随李广,看射猛虎终残年。
本诗词核心关键词
推荐购买
名句 | 成语大全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