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玄墓山上方》

危栏倦倚带斜阳,今夜禅床借上方。
七十二山何处是,洞庭烟水正茫茫。
作品赏析
这是一首充满思绪与感怀的诗。诗人通过描绘一幅寂静的夜晚,倚靠着危栏,望着斜阳的场景,表达了内心的孤独与迷茫。 首句“危栏倦倚带斜阳”中,“危栏”二字勾勒出诗人所处的环境,带有一种寂静而又孤独的氛围。“倦倚”则表达了诗人的疲惫心态,而“带斜阳”三字则渲染出一种落日余晖的景象,既暗示了时间的推移,又增添了诗意。 次句“今夜禅床借上方”中,诗人提到“禅床”,暗示了他对宗教或精神的追求。“借上方”则表达了诗人想要寻求高处,寻找内心的宁静和超脱。 末两句“七十二山何处是,洞庭烟水正茫茫”中,诗人用“七十二山”泛指远方的山川,表现出他对远方的向往和迷茫。“洞庭烟水正茫茫”一句则描绘了洞庭湖的茫茫烟水,进一步表达了诗人的迷茫和孤独。 整首诗通过描绘寂静的夜晚、落日余晖、远方的山川和茫茫的洞庭湖,以及诗人自身的孤独和迷茫,营造出一种深沉而感人的意境。同时,诗人通过借景抒情的手法,将自身的情感融入景物之中,使得整首诗更具有感染力和艺术魅力。
创作背景
《玄墓山上方》是明朝诗人方太古所作的一首诗。方太古生活在明代,当时社会相对稳定,文人雅士常常通过游历山水来寻求精神寄托和艺术灵感。玄墓山是苏州地区的一座名山,因其独特的自然景色和人文景观而备受文人墨客的青睐。方太古可能在一次游览玄墓山的过程中,感受到了自然的美妙与宁静,于是创作了这首诗。 在诗中,方太古描绘了玄墓山的秀丽景色,表达了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同时,他也可能借景抒怀,表达了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因此,《玄墓山上方》的创作背景可以理解为方太古在游览玄墓山时,对自然美景的赞叹和对人生的思考。
相关诗词
  • 1
    [明]
    宝塔摩青苍,招提岁久荒。
    秋高栖俊隼,夜深月影长。
    寂寂星摇荡,飞霞入栋梁。
    守僧都去尽,萤火作灯光。
    鬼哭思禅度,遗经风日张。
    独有来巢燕,呢喃似宣扬。
    停骖伤古意,云合草头黄。
    闻说当年盛,钟鱼彻上方。
  • 2
    [明]
    天涯历尽尚遐征,百粤风烟不计程。
    涉险始知尘海阔,道穷转见死生轻。
    暂依水月光明住,偶向琉璃宝地行。
    到岸舟航今已弃,上方钟鼓为谁鸣?
  • 3
    [唐]
    高步陟崔嵬,吟闲路惜回。
    寺知何代有,僧见梵天来。
    暮霭连沙积,馀霞遍槛开。
    更期招静者,长啸上南台。
本诗词核心关键词
推荐购买
名句 | 成语大全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