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点绛唇·西蜀咽喉》

西蜀咽喉,钩连阁道苍崖斗。
皇天授。
故国江口。
往事浮云,依旧梁山秀。
时延首。
淡烟疏柳。
欲画无奇手。
作品赏析
这首词写于宋孝宗乾道六年(1167)作者任利州知州时,词中描写了利州的险要地势和壮丽的山川,表达了作者对祖国河山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上片开头“西蜀咽喉,钩连阁道苍崖斗”两句,直接点明了利州的地理位置和地势的险要。这里被称为“西蜀咽喉”,说明它是四川的重要通道,而“钩连阁道苍崖斗”则形象地描绘了利州道路的艰险和山崖的陡峭。接下来“皇天授”一句,表达了作者对这片土地的赞美和敬畏之情,认为它是天赐的好地方。 下片开头“往事浮云,依旧梁山秀”两句,通过运用比喻和借代的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对历史的回忆和对自然景色的赞美。“往事浮云”表示过去的事情像浮云一样消散,而“依旧梁山秀”则表达了梁山景色的美丽和不变。最后“时延首。淡烟疏柳。欲画无奇手”三句,通过描写眼前的景色,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感叹和赞美,认为这么美的景色是无法用画笔描绘出来的。 整首词语言简练、意境深远,通过对利州地势和景色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祖国河山的热爱和赞美之情,同时也体现了词人豁达开朗的胸襟和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创作背景
《点绛唇·西蜀咽喉》是元代文人蒲道源创作的一首词。这首词描绘了作者在蜀地旅行的所见所感,以及对历史变迁的深沉感慨。词的创作背景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理解: 1. 地理位置与历史背景:词中提到的“西蜀咽喉”,指的是四川地区的一处关键地理位置,这可能激发了作者的创作灵感。同时,四川地区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文化、经济重要区域,也是多次历史战役的地点,这为词作提供了丰富的历史背景。 2. 自然景观的触发:词中描绘了蜀地的自然景色,如“江流石转,峻岭层峦秀”。这样的自然景观可能引发了作者的创作欲望,通过诗词来表达对大自然的赞叹和敬畏。 3. 作者的个人经历:蒲道源是一位元代文人,他的生活经历和学识背景也为创作提供了素材。通过这首词,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对历史的深入理解,对大自然的热爱,以及对人生百态的感叹。 总的来说,《点绛唇·西蜀咽喉》的创作背景是多元化的,包括地理位置、历史背景、自然景观以及作者的个人经历等。
相关诗词
  • 1
    [唐]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
  • 2
    [唐]
    一鸟自北燕,飞来向西蜀。
    单栖剑门上,独舞岷山足。
    昂藏多古貌,哀怨有新曲。
    群凤从之游,问之何所欲。
    答言寒乡子,飘飖万余里。
    不息恶木枝,不饮盗泉水。
    常思稻粱遇,愿栖梧桐树。
    智者不我邀,愚夫余不顾。
    所以成独立,耿耿岁云暮。
    日夕苦风霜,思归赴洛阳。
    羽翮毛衣短,关山道路长。
    明月流客思,白云迷故乡。
    谁能借风便,一举凌苍苍。
  • 3
    [唐]
    一鸟启北燕,飞来向西蜀。
    单栖剑们上,独舞蜗山足。
    嗝藏多古貌,哀怨有新曲。
    群凤从之游,伺之何所欲。
    答言寒乡子,飘飘万徐里。
    不息恶木枝,不饮盗泉水。
    常思稻粱遇,愿栖梧桐树。
    智者不我邀,愚夫余不顾。
    所以成独立,耿耿岁云暮。
    日夕苦风霜,思归赴洛阳。
    羽刑毛衣短,关山道路长。
    朋月流客思,白云迷故乡。
    谁能惜凤便,一举凌苍苍。
  • 4
    [宋]
    是是,放出南山真鳖鼻。
    不是不是,勒回千里追风骥。
    终成败坏可怜生,塞断咽喉无出气。
    无出气,有巴处。
    赵州东壁挂葫芦,堪笑维摩谈为二。
  • 5
    [明]
    上将元知敌,全军用伐谋。
    折冲临远服,仗钺下南州。
    天末黄云暗,海门落日愁。
    朱帆开远浪,画角起中洲。
    号令三军肃,妖氛指日收。
    千山迎剑气,万里拥蛇矛。
    风急闻哀雁,波翻骇伏虬。
    舟人歌小海,幕客尽轻裘。
    羽檄飞前渡,艨冲据上流。
    候晴占雉尾,厌气射旄头。
    马援收诸洞,留侯用一筹。
    惊鳞还自溃,穷兽欲何投。
    杀势奔封豕,威声走怒彪。
    潜兵分部伍,归路扼咽喉。
    尚诈终防变,乞降莫更留。
    直须临獠穴,尽拟破蛮酋。

本诗词核心关键词
推荐购买
名句 | 成语大全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