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满江红·典尽春衣》

典尽春衣,也应是、京华倦客。
都不记、麹尘香雾,西湖南陌。
儿女别时和泪拜,牵衣曾问归时节。
到归来、稚子已成阴,空头白。


功名事,云霄隔。
英雄伴,东南拆。
对鸡豚社酒,依然乡国。
三径不成陶令隐,一区未有扬雄宅。
问渔樵、学作老生涯,从今日。
作品赏析
这是一首充满感慨的诗,主要描绘了一个倦游的京华客,回到故乡后发现儿女已长大,而自己却功名未就,英雄失路,只能过着渔樵生活的无奈和苦闷。 首句“典尽春衣,也应是、京华倦客。”通过“典尽春衣”这一动作,描绘了诗人穷困的境况,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京华生活的厌倦。 “都不记、麹尘香雾,西湖南陌。”这句诗人通过回忆,描绘了曾经熟悉的西湖南陌的景象,而“都不记”则表现出诗人对过去生活的遗忘和疏离。 “儿女别时和泪拜,牵衣曾问归时节。到归来、稚子已成阴,空头白。”这几句诗通过描绘儿女别时的情景和归来后的变化,表现了时间的流逝和诗人的感慨。 “功名事,云霄隔。英雄伴,东南拆。”这几句表达了诗人对功名利禄的追求和失落,以及英雄失路的苦闷。 “对鸡豚社酒,依然乡国。三径不成陶令隐,一区未有扬雄宅。”这几句诗表达了诗人回到故乡后,面对朴素的生活和未能实现的隐居理想,感到无奈和苦闷。 最后的“问渔樵、学作老生涯,从今日。”则是诗人决定放下过去的追求,开始学习渔樵生活,从今日开始过上新的生活。 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生动,通过丰富的意象和对比手法,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时间和生活的深刻思考和感慨。
创作背景
**《满江红·典尽春衣》是宋朝诗人杨炎正在宋理宗端平元年(1234年)寒食、清明两节期间创作的一首词**。当时,杨炎正正在建康(现在的江苏南京)任淮西财赋总领,与他的兄弟吴渊一同游览乌衣园,有感而发,写下了这首词。这首词也可以看作是杨炎正一生的缩影,从他年轻时的“麴尘香雾”“西湖南陌”的豪迈生活,到晚年时为衣食生计而忧愁,这一生的起伏变化,是引发他这首词创作的主要原因。
相关诗词
  • 1
    [宋]
    暮雨初收,长川静、征帆夜落。
    临岛屿、蓼烟疏淡,苇风萧索。
    几许渔人飞短艇,尽载灯火归村落。
    遣行客、当此念回程,伤漂泊。
    桐江好,烟漠漠。
    波似染,山如削。
    绕严陵滩畔,鹭飞鱼跃。
    游宦区区成底事,平生况有云泉约。
    归去来、一曲仲宣吟,从军乐。
  • 2
    [宋]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
    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
    臣子恨,何时灭!
    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 3
    [宋]
    遥望中原,荒烟外、许多城郭。
    想当年、花遮柳护,凤楼龙阁。
    万岁山前珠翠绕,蓬壶殿里笙歌作。
    到而今、铁骑满郊畿,风尘恶。
    兵安在?
    膏锋锷。
    民安在?
    填沟壑。
    叹江山如故,千村寥落。
    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
    却归来、再续汉阳游,骑黄鹤。
本诗词核心关键词
推荐购买
名句 | 成语大全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