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隔竹》

隔竹斜阳唤小舟,寥寥天柱访仙游。
风声树杪疑笙鹤,云气峰头见翠虬。
凡骨面岩那可蜕,尘容镜水只包羞。
几时肝胆无羁靮,卧看中天素月流。
作品赏析
这是一首访仙游山的诗,通过生动的描绘,展现了自然风光的秀丽与仙游的逸趣。首句“隔竹斜阳唤小舟,寥寥天柱访仙游”描绘了诗人穿越竹林,在斜阳下呼唤小舟,向往天柱山仙游的情景,展示了诗人对自然与仙境的向往。 接下来的“风声树杪疑笙鹤,云气峰头见翠虬”则进一步描绘了天柱山的景色,风声在树梢间响起,仿佛笙鹤在鸣叫,峰头云雾缭绕,可见的只有翠绿的虬龙般的树木。这两句诗用生动的语言,将读者带到了美丽而神秘的天柱山。 然后,“凡骨面岩那可蜕,尘容镜水只包羞”两句,诗人表达了对尘世生活的厌倦和对仙游生活的向往。凡人的骨肉难以蜕变成仙,尘世的容颜在如镜的水面前只感到羞愧。这种强烈的对比,更加突显了诗人对仙境的向往。 最后,“几时肝胆无羁靮,卧看中天素月流”两句,诗人表达了对自由和无拘无束生活的渴望,希望能抛开世俗的束缚,仰卧看中天素月流淌。这是一种对生活的超然态度,也展示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向往。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自然风光的描绘,展示了诗人对仙游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热爱。同时,通过对尘世生活的厌倦,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超然态度。
创作背景
《隔竹》是宋代诗人叶梦鼎创作的一首诗。诗歌的创作背景往往与诗人的生活经历、社会环境以及内心感受密切相关。对于《隔竹》这首诗,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推测其创作背景: 1. **自然环境**:诗歌标题为《隔竹》,可以推测诗歌内容与竹子有关,可能描述了诗人在竹林中的所见所感,或者借助竹子来表达某种情感或意境。 2. **社会背景**:叶梦鼎生活在宋代,这是一个文化繁荣、诗歌兴盛的时代。诗人可能受到当时文化氛围的影响,借助诗歌来表达对生活的感悟。 3. **个人经历**:叶梦鼎的个人经历可能对诗歌的创作有深刻的影响。他可能通过《隔竹》来表达对自然、人生或者社会现象的某种独特感受。 总的来说,要了解《隔竹》的确切创作背景,需要更深入地研究叶梦鼎的生平和诗歌风格,以及当时的社会文化环境。
相关诗词
  • 1
    [唐]
    山色满公署,到来诗景饶。
    解衣临曲榭,隔竹见红蕉。
    清漏焚香夕,轻岚视事朝。
    静中看锁印,高处见迎潮。
    曳履庭芜近,当身树叶飘。
    傍城馀菊在,步入一仙瓢。
  • 2
    [唐]
    青枥林深亦有人,一渠流水数家分。
    山当日午回峰影,草带泥痕过鹿群。
    蒸茗气从茅舍出,缲丝声隔竹篱闻。
    行逢卖药归来客,不惜相随入岛云。
  • 3
    [宋]
    花占枝头忺日焙。
    金汞初抽,火鼎铅华退。
    还似瘢痕涂獭髓。
    胭脂淡抹微酣醉。
    数朵折来春槛外。
    欲染清香,只许梅相对。
    不是临风珠蓓蕾。
    山童隔竹休敲碎。
本诗词核心关键词
推荐购买
名句 | 成语大全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