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中秋对月》

暮雨过寥廓,江天正青苍。
列树无残阴,积水有异光。
幽虫鸣欲遍,宿鸟惊忽翔。
永夜如至公,签我吟清章。
作品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雨后夜景的诗,以精细的笔触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夜晚的静谧与美丽。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首联“暮雨过寥廓,江天正青苍”描绘了广阔的雨后江景。一场暮雨过后,天空显得更加青苍,江水也显得更加寥廓。这里运用了生动的意象和鲜明的色彩,给读者展现了一幅雨后江天的画卷。 颔联“列树无残阴,积水有异光”进一步描绘了雨后的景象。雨水洗尽了树木的残阴,使得它们显得更加清新明亮。同时,积水也反射出奇异的光芒,增添了夜晚的神秘感。 颈联“幽虫鸣欲遍,宿鸟惊忽翔”则以声音和动态来衬托夜晚的静谧。幽虫的鸣叫和宿鸟的惊飞,更加突显出夜晚的宁静和安详。 尾联“永夜如至公,签我吟清章”则是诗人对于夜晚的感慨。他认为长夜如同公正的审判者,让他有更多的时间去沉思和吟咏清美的诗篇。 整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雨后夜景,展现了自然的静谧与美丽。同时,诗人也通过夜晚的景象表达了自己对于生活的感慨和思考。
创作背景
**《中秋对月》是宋朝诗人释行肇的一首诗,描述了中秋夜晚的美景,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赞叹和对人生的感慨**。其创作背景主要基于以下几个方面: 1. **自然之美的启发**:中秋之夜,月亮特别圆、特别明亮,这样的美景给了诗人创作的灵感。诗人借助月亮的形象,展现了自然的魅力,并表达了对大自然的崇敬和赞美。 2. **人生感慨的融入**:在欣赏美景的同时,诗人也融入了自己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慨。诗中提到“此夜一轮满,清光何处无”,表达了人生无常,而自然之美却永恒存在的哲理。 3. **文化背景的影响**:中秋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与家人团聚、赏月是传统习俗。在这样的文化背景下,诗人以月为题,创作了这首富有哲理意味的诗,既是对传统的传承,也是对文化的创新。 综上所述,《中秋对月》的创作背景主要源于自然美景的启发、人生感慨的融入以及中秋文化背景的影响。
相关诗词
  • 1
    [唐]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
  • 2
    [宋]
    晓日迎长岁岁同,太平箫鼓间歌钟。
    云高未有前村雪,梅小初开昨夜风。
    罗幕翠,锦筵红,钗头罗胜写宜冬。
    从今屈指春期近,莫使金尊对月空。
  • 3
    [唐]
    云开远见汉阳城,犹是孤帆一日程。
    估客昼眠知浪静,舟人夜语觉潮生。
    三湘衰鬓逢秋色,万里归心对月明。
    旧业已随征战尽,更堪江上鼓鼙声。
本诗词核心关键词
推荐购买
名句 | 成语大全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