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梅》

梅龙阅世今几春,皮毛剥破生苍鳞。
通身苔藓云气湿,恰如初蜕离海滨。
蜿蜒恍惚露半腹,花光补之难貌真。
只恐天上行雨去,呼吸风雷惊世人。
作品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和赞美梅龙的诗,梅龙可能是一种古老的、形如龙的梅树。诗人以丰富的想象力和生动的语言,描绘出了梅龙沧桑、神秘的形象。 首句“梅龙阅世今几春,皮毛剥破生苍鳞”,犹如一个引子,引入了梅龙的形象。诗人以“阅世”形容梅龙历经风霜,以“皮毛剥破生苍鳞”描绘其老态和沧桑,生动地展现了梅龙的坚韧和长寿。 接着,“通身苔藓云气湿,恰如初蜕离海滨”,诗人进一步细化梅龙的形象,描绘其身披苔藓,湿润而神秘,仿佛刚从海滨蜕皮而出。这一描绘既增添了梅龙的神秘色彩,又使其显得更加生动真实。 然后,“蜿蜒恍惚露半腹,花光补之难貌真”,诗人用“蜿蜒恍惚”形容梅龙的形态,又以“露半腹”展现其雄壮和神秘。而“花光补之难貌真”一句,则表达了梅龙之美难以用言语形容。 最后,“只恐天上行雨去,呼吸风雷惊世人”,诗人以夸张的手法,将梅龙描绘得仿佛具有翻云覆雨、撼动天地的力量,进一步强化了梅龙的神秘和雄壮。 整首诗语言生动,想象丰富,既描绘了梅龙的形象,又赞美了其坚韧和美丽,表达了诗人对梅龙的敬仰和喜爱。
创作背景
赵时焕的《梅》是一首以梅花为主题的诗歌,创作背景可能与作者对梅花的喜爱和赞美有关。梅花在冬季傲雪凌霜,独自开放,具有坚韧、高洁的品质,因此常被文人墨客用作诗歌创作的题材。赵时焕通过对梅花的描绘,表达了对梅花坚韧、高洁品质的赞美,同时也可能寄托了自己的情感和志向。
相关诗词
  • 1
    [唐]
    其一妾发初覆额,折花门前剧。
    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
    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十四为君妇,羞颜未尝开。
    低头向暗壁,千唤不一回。
    十五始展眉,愿同尘与灰。
    常存抱柱信,岂上望夫台。
    十六君远行,瞿塘滟滪堆。
    五月不可触,猿声天上哀。
    门前迟行迹,一一生绿苔。
    苔深不能扫,落叶秋风早。
    八月胡蝶来,双飞西园草。
    感此伤妾心,坐愁红颜老。
    早晚下三巴,预将书报家。
  • 2
    [现代]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
    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 3
    [宋]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
    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
    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本诗词核心关键词
推荐购买
名句 | 成语大全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