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题建造寺》

曾看画图劳健羡,如今亲见画犹粗。
减除天半石初泐,欠却几株松未枯。
题像阁人渔浦叟,集生台鸟谢城乌。
我来一听支公论,自是吾身幻得吾。
作品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看到一幅画作后的感受。诗人曾经看到过这幅画的草图,对其非常羡慕。然而,当他亲眼看到这幅画时,发现它还不够精细。画家减去了天空中一半的石头,几株松树也还未完全枯萎。画像中的人物是一位来自渔浦的老人,而鸟儿则聚集在谢城的乌台上。诗人来到这里,听到支公谈论这幅画,意识到这只是幻想的产物,并非真实存在。 整首诗充满了哲理思考,表达了对于艺术创作和现实世界的看法。诗人通过对画作的描绘和评价,探讨了真实与幻想、艺术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同时,诗中的人物和景象也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寓意,引导读者思考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从艺术表现上来看,这首诗运用了生动的描绘和形象的比喻,使得诗歌更具感染力和想象力。同时,诗人的语言简练流畅,表达了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展现了其独特的艺术风格。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对画作的描绘和评价,表达了对于艺术创作和现实世界的看法,引导读者思考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具有深刻的哲理思考和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题建造寺》是唐代诗人刘乙的一首诗。关于这首诗的创作背景,目前没有详细的史料记载。但是,一般来说,诗歌的创作背景通常与诗人的生活经历、社会环境、历史背景等因素有关。因此,如果想要深入了解《题建造寺》的创作背景,可以从唐代的历史文化、社会背景以及刘乙的生平经历等方面进行探究。 以上内容仅为网络搜索结果,具体创作背景可能因史料不足而无法确定。如有需要,建议您查阅相关文献或咨询专业人士。
相关诗词
本诗词核心关键词
推荐购买
名句 | 成语大全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