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劝农香山》

宿云留润欲侵衣,草长山腰路溅泥。
映屋画图花远近,接畦湍濑水高低。
人趋南亩生涯乐,春入东灾土脉齐。
说与老农还自笑,近来辛苦惯扶犁。
作品赏析
这是一首生动描绘春天乡村景色的诗,充满了生机和活力。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一幅春意盎然、生机勃勃的乡村画卷。 首联“宿云留润欲侵衣,草长山腰路溅泥。”描绘了春天的云雨和草长的景象,展示了春天的生机和活力。“宿云留润”形象地描绘了云层蕴含的雨水,“草长山腰”则生动地表现了春草茂盛的景象。 颔联“映屋画图花远近,接畦湍濑水高低。”进一步描绘了乡村的美景,花团锦簇,溪水潺潺。诗人用“映屋画图”形容花朵盛开的美景,用“接畦湍濑”形容田间的水流。 颈联“人趋南亩生涯乐,春入东灾土脉齐。”描绘了人们春耕的景象,表现了农民勤劳乐观的精神面貌。“人趋南亩”生动地表现了农民春耕的忙碌,“春入东灾土脉齐”则表达了春天万物复苏的景象。 尾联“说与老农还自笑,近来辛苦惯扶犁。”以老农的自嘲和笑容,表现了农民的豁达和乐观。这句诗既展示了农民勤劳乐观的精神面貌,又体现了诗人对乡村生活的热爱和向往。 整首诗以生动的描绘和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春天乡村的美丽景色和农民的勤劳乐观。诗人通过对自然和人文的描绘,表达了对乡村生活的热爱和向往,同时也展现了春天的生机和活力。
创作背景
《劝农香山》是宋代诗人丁逢创作的一首诗。创作背景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 首先,从时代背景来看,宋代是一个重视农业发展的朝代,朝廷鼓励农耕,推动农业生产。因此,丁逢作为朝廷官员,写作《劝农香山》这首诗,可能是为了响应朝廷的号召,宣传农耕的重要性,鼓励农民努力耕作。 其次,香山作为一个自然景区,环境优美,气候宜人,适合农耕。丁逢选择香山作为诗歌的创作地点,可能也是为了借助香山的美景,吸引农民前来耕作,发展农业生产。 最后,从诗歌内容来看,诗中描写了香山的自然风光和农耕场景,表达了作者对农耕生活的赞美和倡导。因此,可以说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与宋代重视农业发展的时代背景、香山的自然环境以及作者本人的倡导农耕的思想有关。 以上仅是根据目前情况给出的观点,至于这首诗真正的创作背景,可能还需要查阅更多的文献资料来进一步了解。
相关诗词
  • 1
    [清]
    盘烟下层霄,山骨微负士。
    阴阴日光淡。
    漠漠风气古。
    宝树压桥低,一溪环菜圃。
    香山旧吟地,花径兼宿莽。
    废寺亦荒凉,半间用茅补。
    孤清耐久坐,客至何必主。
    林静无匿声,虚檐应樵斧。
  • 2
    [宋]
    手摘桐花,怅还是、春风婪尾。
    按锦瑟、一弦一柱,又添一岁。
    紫马西来疑是梦,朱衣双引浑如醉。
    较香山、七十欠三年,吾衰矣。
    红袖却,青尊止。
    檀板住,琼杯废。
    淡香凝一室,自观生意。
    事业不堪霜满镜,文章底用花如绮。
    笑江滨、游女尚高歌,滕王记。
  • 3
    [明]
    唐家名臣白居易,暮年脱略青云器。
    抗节羞趋当路门,拂衣起谢人间事。
    以兹疏散爱香山,洛下群公亦遂闲。
    玉堂金马俱残梦,流水孤云同去还。
    石楼烟树胧胧见,八节回滩泻秋练。
    云衣落落古松姿,鹤发皤皤冻梨面。
    人生宦达应如此,岂必浮名絓青史。
    楚国三生少见机,竹林七子徒为尔。
    名遂身闲古所稀,洛阳山水又清晖。
    青山何处无佳赏,白首湮沉空布衣。
本诗词核心关键词
推荐购买
名句 | 成语大全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