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携茶访杨东山》

搴衣不待履霜回,到得如今亦乐哉。
泓颖有时戏剧,轩裳无用任尘埃。
眉头犹自怀千恨,兴到何如酒一杯。
知道华山方睡觉,打门聊伴茗奴来。
作品赏析
这首诗给人一种潇洒豁达的感觉,诗人通过描绘自己的生活态度和情感,展现了他的个性风采。以下是对这首诗的具体赏析: 首联“搴衣不待履霜回,到得如今亦乐哉”描绘了诗人不拘小节,豁达乐观的生活态度。诗人提起衣裳,不等霜降就出门,表现出他不受世俗束缚,随心所欲的生活方式。而且他乐在其中,心情愉悦,进一步突显了他的豁达与洒脱。 颔联“泓颖有时戏剧,轩裳无用任尘埃”中,诗人通过“泓颖”和“轩裳”的比喻,表达了对于世俗繁华的淡然态度。这两种事物都被尘埃覆盖,无人问津,诗人用此比喻世俗的虚荣和繁华不过是一场空,不值得追求。 颈联“眉头犹自怀千恨,兴到何如酒一杯”描绘了诗人内心的忧郁和苦闷,尽管他表现出豁达乐观的态度,但内心仍有许多无法释怀的愁绪。然而,他选择用饮酒来抒发情绪,表现出他的洒脱和不拘一格的性格。 尾联“知道华山方睡觉,打门聊伴茗奴来”以华山的睡觉为喻,表现了诗人对于世俗纷扰的厌倦,以及向往清静自然的心态。而“打门聊伴茗奴来”一句,又展现了诗人不拘小节,与下层人民亲近的作风。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豪迈洒脱的笔触,描绘了诗人的生活态度和情感世界,展现了他的个性风采和对于人生的独特理解。
创作背景
《携茶访杨东山》是宋朝诗人曾三异的一首诗。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主要可以归结为两个方面:一是对自然山水的热爱,二是对友情的珍视。 在宋朝,文人雅士常常通过游览山水来寻求生活的诗意和哲理。曾三异携茶访杨东山,也体现了这种自然之趣和生活态度。他通过品尝茶和欣赏自然景色,来表达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美的赞美。 同时,这首诗也反映了宋朝文人之间的深厚友情。曾三异通过访问杨东山,以茶会友,展现了他对友情的重视和珍视。他们的交游和酬唱,也体现了当时文人间的交往风尚和友情观念。 以上是对《携茶访杨东山》创作背景的一种解读,如果需要更具体的信息,可能需要查阅相关的诗歌解析或历史背景资料。
相关诗词
  • 1
    [魏晋]
    北上太行山,艰哉何巍巍!
    羊肠坂诘屈,车轮为之摧。
    树木何萧瑟!
    北风声正悲。
    熊罴对我蹲,虎豹夹路啼。
    溪谷少人民,雪落何霏霏!
    延颈长叹息,远行多所怀。
    我心何怫郁?
    思欲一东归。
    水深桥梁绝,中路正徘徊。
    迷惑失故路,薄暮无宿栖。
    行行日已远,人马同时饥。
    担囊行取薪,斧冰持作糜。
    悲彼《东山》诗,悠悠使我哀。
  • 2
    [清]
    此去东山又北山,镜中强半尚红颜。
    白云出处从无例,独往人间竟独还。
  • 3
    [元]
    南亩耕,东山卧。
    世态人情经历多。
    闲将往事思量过,贤的是他,愚的是我,争什么!
曾三异的其他作品
本诗词核心关键词
推荐购买
名句 | 成语大全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