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和韩子苍游赤壁》

儿时宗伯寄吾州,讽诵高文至白头。
二赋人间真吐凤,五年溪上不惊鸥。
蟹尝见水人犹怒,鹘有危巢孰敢留。
珍重使君寻故迹,西风怅望古城楼。
作品赏析
这首诗充满了对过去的回忆和怀念,同时也展示了诗人的内心情感和人生态度。 首联“儿时宗伯寄吾州,讽诵高文至白头。”诗人回忆儿时,宗伯寄诗给他,他朗诵这些高雅的诗文直至白头,表现了诗人一生对诗歌的热爱和追求。这一联通过“儿时”与“白头”的对比,展现了时间的流逝和诗人对诗歌的坚守。 颔联“二赋人间真吐凤,五年溪上不惊鸥。”上句化用扬雄故事,以“吐凤”赞美对方的才华。下句以“不惊鸥”比喻自己隐居溪上,生活平静。这一联通过对对方的赞美和自己的生活的描述,表现了诗人对才华的敬仰和对平静生活的向往。 颈联“蟹尝见水人犹怒,鹘有危巢孰敢留。”上句以蟹为喻,表现了世人的顽固和易怒。下句以鹘为喻,表现了生活的艰险和无常。这一联通过比喻,展现了诗人对人性和生活的深刻洞察。 尾联“珍重使君寻故迹,西风怅望古城楼。”诗人嘱咐使君寻找故迹,自己在西风中怅望古城楼,表现了诗人对过去的怀念和对现在的感慨。这一联通过“西风”和“古城楼”等意象,营造了一种萧瑟、苍凉的氛围。 整首诗情感深沉,意境悠远,通过对过去的回忆和现在的感慨,展现了诗人的内心世界和对人生的思考。同时,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比喻,使诗歌更具艺术感染力。
创作背景
《和韩子苍游赤壁》是宋代文人何颉之所作的一首诗,其创作背景与宋代著名的赤壁之战有关。赤壁之战是三国时期吴国和蜀国联合抗击曹操大军的关键战役,最终以弱胜强,奠定了三国鼎立的格局。这场战役也成为了后世文学创作的热门题材。 在宋代,赤壁之战的历史故事广受文人墨客的喜爱,许多诗人纷纷以此为题材进行创作。何颉之的《和韩子苍游赤壁》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诞生的。他通过诗歌的形式,描绘了赤壁之战的壮烈场景,表达了对历史英雄人物的敬仰之情。同时,这首诗也展现了何颉之对勇猛善战、智勇双全的武将形象的赞美。 值得一提的是,宋代的文学创作强调个性化和情感表达,诗人们在描绘历史题材时,往往会融入自己的思考和情感。因此,何颉之的《和韩子苍游赤壁》不仅是对历史事件的再现,也体现了诗人对英勇拼搏、忠诚报国等精神的颂扬。
相关诗词
  • 1
    [宋]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 2
    [唐]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 3
    [近代]
    潼潼水势向江东,此地曾闻用火攻。
    怪道侬来凭吊日,岸花焦灼尚余红。
本诗词核心关键词
推荐购买
名句 | 成语大全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