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淮南秋夜呈周侃(一作呈同僚)》

天净河汉高,夜闲砧杵发。
清秋忽如此,离恨应难歇。
风乱池上萍,露光竹间月。
与君共游处,勿作他乡别。
作品赏析
这是一首充满离愁别绪的诗。诗人借助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描绘出了一幅深秋夜晚的寂静画卷。 “天净河汉高,夜闲砧杵发。”开篇两句,诗人以洗练的语言描绘出秋夜的宁静,高悬的银河与断断续续的捣衣声相互映衬,营造出一种寂寥的氛围。这里的“砧杵发”不仅让人想起古人的捣衣场景,也隐喻着诗人内心的波澜起伏。 “清秋忽如此,离恨应难歇。”清秋忽至,诗人的离愁别恨也难以停歇。这里的“忽”字用得恰到好处,既表达了秋天来临的突然,也展现了诗人对离别的无奈和措手不及。 “风乱池上萍,露光竹间月。”两句描绘了风中的浮萍和月光下的竹林,意象生动,既展现了秋夜的宁静美景,也暗喻了诗人内心的纷扰与哀伤。 “与君共游处,勿作他乡别。”最后两句,诗人以深情的口吻表达了对友人的眷恋和不舍。原本一同游玩的地方,如今却要成为异乡之别,其中的哀怨和不舍溢于言表。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诗人通过对秋夜景色的描绘,巧妙地抒发了内心的离愁别恨。同时,诗中的意象和隐喻也使得诗歌更具艺术感染力。
创作背景
《淮南秋夜呈周侃(一作呈同僚)》是唐代诗人李嶷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的创作背景是在唐朝时期,李嶷在淮南地区任职期间,与同僚周侃共度秋夜时所作。 这首诗以描绘淮南秋夜的景色为主要内容,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展现了作者对美好时光的留恋和对友情的珍视。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1. 意境优美:诗中通过描绘淮南秋夜的美景,如“月照寒江水”、“风送芦花雪”等,营造出一种宁静、优美的意境。这种意境不仅令人陶醉,还让人感受到诗人内心的宁静与超脱。 2. 用词贴切:诗中运用了许多生动形象的词语,如“月照寒江水”、“风送芦花雪”等,这些词语既描绘了景物的特点,又表达了诗人的情感。同时,这些词语的运用也使得整首诗的语言更加优美、贴切。 3. 抒情真挚:诗中表达了作者对美好时光的留恋和对友情的珍视。如“共此良宵会,何当复来兹”,表达了诗人希望与同僚共度更多美好时光的愿望;“殷勤谢将相,为我扫尘埃”,则表现了诗人对同僚的感激之情。这些情感表达真挚而深刻,令人感动。 4. 结构严谨:整首诗的结构严谨,前两句描绘淮南秋夜的景色,中间四句表达作者的情感,最后两句收尾,使整首诗呈现出一个完整的画面。这种结构安排使得诗歌的主题更加鲜明,也便于读者理解和欣赏。 总之,《淮南秋夜呈周侃(一作呈同僚)》这首诗以其优美的意境、贴切的用词、真挚的抒情和严谨的结构,展现了唐代诗人李嶷的高超文学才华。
相关诗词
  • 1
    [魏晋]
    关东有义士,兴兵讨群凶。
    初期会盟津,乃心在咸阳。
    军合力不齐,踌躇而雁行。
    势利使人争,嗣还自相戕。
    淮南弟称号,刻玺於北方。
    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
    白骨露於野,千里无鸡鸣。
    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 2
    [唐]
    故园眇何处,归思方悠哉。
    淮南秋雨夜,高斋闻雁来。
  • 3
    [唐]
    生涯岂料承优诏,世事空知学醉歌。
    江上月明胡雁过,淮南木落楚山多。
    寄身且喜沧洲近,顾影无如白发何。
    今日龙钟人共老,愧君犹遣慎风波。
本诗词核心关键词
推荐购买
名句 | 成语大全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